繁育部门是规模化奶牛场基础的部门,也是决定着奶牛场未来发展方向重要的部门。受胎率是规模化奶牛场繁育部门的常用指标之一,体现了奶牛场繁育人员的配种技术水平。在养牛业发达的国家,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可达到85% 以上。相比而言,我国奶牛情期受胎率较低,仅仅在50%左右。奶牛场由于屡配不孕,空怀率上升,无形中就增加了饲养成本。胎间距过长同样也降低了奶牛单产,直接影响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奶牛受胎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营养水平、配种季节、精液品质、配种人员技术及奶牛身体状况等。本文主要对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加以探讨,为提高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提供借鉴。
1 营养因素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1.1 日常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水平是奶牛保持佳繁殖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基础,是奶牛具有正常发情周期和正常排卵的保障。营养的缺乏或过剩通常会造成奶牛发情不规律,从而影响受胎率。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营养缺乏会导致奶牛卵巢静止和排卵障碍,从而降低受胎率。主要表现为,奶牛发情周期的延长或长期不发情。在进行直肠检查时,卵巢大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表面光滑,摸不到卵泡和黄体;或者卵巢萎缩,质地较硬,子宫收缩反应较差。相反,若营养过剩,同样会对奶牛繁殖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显示,奶牛出现排卵异常的情况同体况评分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生产中,较肥奶牛的受孕配次通常要高于标准体况的奶牛。
1.2 围产期管理及代谢性疾病
1.2.1 围产期管理
围产期是奶牛生命中关键的一段时期,指的是产前的3 周至产后的3 周。这一时期不仅关系到奶牛的健康以及犊牛的出生和发育,而且还和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及卵巢功能性恢复和再繁殖息息相关。因此,奶牛的围产期对于养殖者是关键的阶段。若是围产期护理不到位,奶牛产后必然会发生代谢性疾病,从而影响奶牛下一个繁殖周期的受胎率。
奶牛产后的代谢性疾病同围产期饲养管理有关。通常认为,进入围产期的奶牛体况评分超过4分,产后得代谢性疾病的机率会大大提高。奶牛过胖,产道内聚集了大量的脂肪,产犊时易造成难产以及产道拉伤,且产后胎衣不下的机率也大大增加。而胎衣不下是引起奶牛产后子宫复原缓慢、子宫感染、产后发情异常及配种受孕困难等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有子宫炎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受胎率远远低于子宫内环境正常的母牛。严重的子宫炎会使奶牛性地失去繁殖能力,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2.2 代谢性疾病
(1)奶牛酮血症
奶牛酮血症通常也是由于围产期奶牛过胖引起的。生物学特性使产后奶牛处于一个能量负平衡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下降约30%,产奶量却达到了整个泌乳期的高峰。因此,为了维持奶牛自身能量的需要,则必须动员体内脂肪,转化为能量。由于围产期奶牛过胖,肝脏内脂肪堆积,使肝脏功能减弱,导致体脂不能完全氧化,形成血酮。患有酮血症的奶牛在泌乳早期通常表现出产奶量下降明显、精神倦怠和体重减轻等症状。酮病的发生和能量负平衡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增加了奶牛患子宫炎的机率。研究显示,患有酮血症的奶牛次排卵时间显著推迟且酮血症会引起奶牛的内分泌紊乱。次配种的3~9 天内,亚临床酮病的奶牛血浆中促黄体生成激素 (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呈显著下降,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2)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FSH和LH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而非酮病奶牛中FSH和其它激素不成显著的相关性;患酮血症的奶牛血浆中LH和孕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LH与E2呈显著负相关性,而健康的奶牛中LH和孕酮、E2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患病奶牛孕酮和E2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健康奶牛孕酮和E2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此外,患病奶牛产后子宫颈的恢复速度明显比健康奶牛的恢复速度要慢。由此可见,酮血症引起内分泌紊乱是造成产后奶牛受胎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2)奶牛产后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为低血钙症,是奶牛产后1~3 天内发生的严重的代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直觉的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精神沉郁及食欲减退等。若对该病治疗不及时,死亡率甚至可以达到。奶牛产后瘫痪是代谢疾病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高甚至达到25%~30%,并能继发或伴发胎衣不下、子宫感染、酮血症以及乳房炎等疾病,严重降低了生产性能。该病在高产奶牛中发病率高, 危害性大。有研究显示,奶牛患产后瘫痪的机率自春到冬依次增多,患病后奶牛的发情期可推迟1~6 个情期,配种时间推迟21~126 天,且受胎率明显降低。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该病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高达 100多亿美元。造成围产期奶牛血钙流失的2 个主要原因:一是在产犊过程中,由于产道收缩需要大量的钙离子,造成钙离子迅速消耗;二是分泌初乳时,大量的钙流入到初乳当中,造成了体内钙离子储备不足,引起了低血钙症。在目前的研究中,该病的发生同日粮组成有直接关系。一方面,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过高对该病有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日粮中的高脂肪和高蛋白质会破坏瘤胃的生理功能,造成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率升高。过量的脂肪与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皂化钙,从而制约了钙离子在瘤胃和网胃中的吸收。蛋白质含量过高促使奶牛得脂肪肝的机率增大,奶牛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摄取钙离子能力降低,导致奶牛肌肉松弛。蛋白质分解产生过量的氨,使瘤胃内碱度升高,瘤胃内环境发生改变,引起瘤胃内消化代谢功能紊乱。过多的氨被吸收后破坏了血液中酸碱平衡,直接抑制了大脑功能,导致奶牛沉郁。另一方面,围产期日粮中,镁离子含 量不足会导致机体动员骨骼中钙的能力降低,从而诱发瘫痪。围产期日粮中的高阳离子(Na+、K+)和阴离子(Cl-、SO42-)与奶牛的低血钙症有很大的相关性。研究显示,饲喂阴离子饲料,奶牛体液呈酸性,提高了血液中游离钙的浓度,减少了低血钙症的发生。日粮中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从而影响甲状腺素、降钙素以及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使甲状腺功能失调,影响了钙磷的吸收和排出。
1.3 日粮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
在奶牛泌乳早期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适当可以造成奶牛繁殖力的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奶牛受胎率。然而蛋白质含量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很复杂,很多因素尚未研究清楚。研究显示,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对奶牛的繁殖能力产生损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瘤胃中含氮过量会导致血液中尿素浓度过高。而过高的尿素含量对精子、卵子和胚胎发育均具有毒性作用。此外,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和类型可能影响同繁殖相关激素的平衡。血液中高的尿素含量可以降低孕酮浓度,从而增加了流产的可能性。对泌乳早期奶牛来说,在饲喂过程中,若粗蛋白含量过高会加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程度,减缓卵巢功能的恢复,从而使发情延期,降低受胎率。由此可见,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不仅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会对奶牛的繁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在日粮搭配中,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不足和缺乏也会导致奶牛的发情异常。在营养元素长期缺乏的情况下,胚胎无法附植,甚至引起胚胎早期死亡。研究显示,高产奶牛在产前1 个月到产后3 个月 内,若每日补饲硫酸锰500 mg、硫酸铜300 mg、硫酸锌30mg、氯化钴20 mg及碘化钾3 mg,处理组母牛产后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后60 天内发情率提高15.8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日粮中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合理搭配对奶牛的受胎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对奶牛进行日常饲喂的过程中,若混入了霉变、变质或冰冻的饲草料会导致奶牛的长期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因此,在奶牛的饲喂管理过程中,在控制好饲草料质量的前提下,饲料配方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对规模化奶牛场中繁育的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季节因素和牛舍类型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2.1季节因素
笔者在克东和平原生态奶牛场从事繁育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奶牛一年四季均能发情,但受胎率会受季节及牛舍种类的影响。如表1 所示,通过季节因素对该奶牛场奶牛受胎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冬季(12月、1月、2月)奶牛受胎率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而夏季(6月、7月、8月)奶牛受胎率显著低于春季和冬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热应激因素以及奶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通过对夏季白天舍内温度的统计发现,夏季白天的平均气温为27 ℃以上,高可以达到35 ℃以上,远远高于奶牛的适温度,导致了奶牛的热应激。而热应激会破坏奶牛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平衡,导致LH和FSH分泌不足,造成排卵迟缓和卵泡的发育迟缓。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奶牛散热困难,生殖道温度升高,血中孕酮水平升高以及E2水平下降,而升高的孕酮水平同样抑制了LH的释放,从而阻止了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因此,这种条件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附植,直接导致了奶牛受胎率的下降。
2.2 牛舍类型
克东和平原生态奶牛场有2 种牛舍,即恒温牛舍和半开放式牛舍。在牛舍类型对奶牛受胎率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半开放式的牛舍中奶牛受胎率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夏季的受胎率有明显的降低。但是恒温牛舍受胎率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小(图1)。由此可见,受胎率不仅受季节的影响,也受到牛舍类型的影响。一个好的牛舍对稳定受胎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繁育工作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奶牛场内繁育工作的好坏直接 影响着奶牛的受胎率,如发情鉴定的准确性、精液的品质、胎次和配次以及配种员的个人技术等。
3.1发情鉴定的准确性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发情鉴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决 定奶牛的受胎率。当一头奶牛发 情,其周围奶牛或多或少都会表现 出发情的症状。若将未发情母牛错 当成发情母牛进行配种,必然不会受胎。因此发情鉴定的准确性对奶 牛受胎率的高低至关重要。奶牛在 发情时通常会有一些不寻常的表 现,如静立接受其它牛只的爬跨、 爬跨其它牛只、爬跨其它牛只的头 颈部、嗅其它牛只的阴部、躁动不安、阴门流出黏液、用下颚蹭其它 牛只及引诱其它牛只跟随等。但是 在现场工作中,应该以静立接受其 它牛只爬跨为准确发情的指 标,并作好记录。若牛只接受爬 跨,它有80%以上的机率发情。若 只爬跨其它牛只,它的发情机率不 会超过60%。利用人工观察发情,若每次间隔不超过8 h,发情检出 率可达80%;每次观察40 min以 上,检出率可达85%;若每次观察 20 min,发情检出率只有65%。 然而对于规模化的奶牛场,由于人力有限,通常对牛只的发情观察不 到位,有漏情现象,因此建议用计 步器观察发情。在对克东和平原生 态奶牛场计步器观察发情效果的研 究中发现,计步器的使用可以提高发情的检出率。
3.2 精液品质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由此可见,公牛或其精液对于奶牛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规模化奶牛场中通常使用冻精对奶牛进行人工授精。但在公牛的选育过程中,某些公牛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可是其精液却不耐低温,冷冻保存复苏后活力很低,使得奶牛人工授精后的受胎率较低。因此,在不同精液对奶牛受胎率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使用不同公牛冻精复苏后进行人工输精,受胎率不一致(表2)。奶牛场使用新的公牛精液之前,应该对冻精进行镜检。当复苏后精子活力≥35%、精子畸形率≤18%、顶体完整率≥40%、 精子在37℃下保存时间>5 h的精液才能予以使用。对于性控精液来说,由于在筛选过程中对精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造成冷冻复苏后活力要低于普通的精液。因此,即使有扩群的需要,也要有针对性地使用性控精液。建议对子宫内环境没有受过污染的青年牛以及产犊后子宫条件恢复较好的泌乳牛使用性控精液。
3.3胎次及配次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对原生态奶牛场2014~2015 年奶牛胎次和配次对受胎率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随着奶牛胎次和配次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奶牛的受胎率呈递减趋势(表3和表4)。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胎次的增加,奶牛生殖道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呈现递增的趋势,从而影响了奶牛的受胎率。同理,随着奶牛配次的增加,健康的、没有生殖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的奶牛已经受孕,而剩下的屡配不孕牛只通常是非健康牛。因此,在奶牛场管理工作中,应该针对本奶牛场牛只的健康状况和牛群结构,及时淘汰老龄、高配次及低产母牛,既节约了饲养成本,也提高了群体奶牛的受胎率。
3.4配种员个人技术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若奶牛身体健康、体况良好、 发情周期正常,配种员的人工输精技术则决定着奶牛的受胎率。但是由于配种员个人的技术参差不齐, 通常会造成奶牛人工授精后的受胎率差异较大,更有甚者造成奶牛的产道损伤,为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为了提高受胎率,要定期对奶牛场配种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精子对温度的敏感区域为-15 ℃ ~-25 ℃,在该温度下,精子会产生性不可恢复的损伤。在人工输精之前,技术员往往忽略了冻精复苏的过程,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精子复苏,造成受胎率低下。研究显示,若外界温度差聚变超过30 ℃,就会对精子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当温度急剧降至0~10 ℃时,精子会发生冷休克的现象,即使恢复温 度,也不能复苏。而我国北方通常牛舍内温度较低,有时甚至会 达到-30℃,而精子复苏温度在 35 ℃。因此,在冬季对精液复苏的过程中若不重视温度的控制, 则必然会造成复苏后精子的冷休 克,影响奶牛的受胎率。
4 总结
综上所述,规模化奶牛场中繁 育工作是基础,同样也决定着未来奶牛场的发展方向。奶牛的受胎率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若要做好繁育工作,不仅需要奶牛场繁育 工作组自身的努力,同样也需要饲 养员和兽医的积极配合。繁育工作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奶牛场繁育方向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既专注于繁育,又懂饲养和兽医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