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是文化符号、公共空间
2016年9月,当当在长沙市建设的梅溪书院正式开业。它外形酷似一架钢琴,周围有广场和绿庭环绕。书院包含上下四层,经营面积达5000平米。设计者则是亚洲知名设计师罗灵杰、龙慧祺夫妇。
显而易见,当当试图打造的是文化类公共场所,要让文化、创意、艺术与阅读融为一体。比如,读者可以在不规则设计或者下沉式的沙发上悠闲读书。空间的营造必然带来与纯电商完全不同级别的服务体验。
其实,那些幸存下来的书店,或者说地标类书店,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作为文化符号,它是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
而任何一座凝聚为有形存在的存在,都需要真正的人文精神作为后盾。正如日本六本木,它经过6年时间的规划,17年的建设才竣工。而当下中国如此快速的发展,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细心。
实体店该有的科技范儿
时代不同了。科技是时尚与效率的代名词。
亚马逊在2016年年底西雅图上线“AmazonGo”服务。这一实验性服务如果顺利,会在今年对所有亚马逊用户开放。这一科技魅力在于:用户选好商品之后便可直接走出大门。对于那些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来说,非常有诱惑力。
这一服务运用到的技术为JustWalkOur,它可以自动检测商品的动态,并在虚拟购物车中进行跟踪,从而让客户与商家都省心省力。
这是科技公司的零售实体店黑科技。对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更为熟悉的是,消费场所的自助点餐、付款。正如淘品牌“素型生活馆”试图连接线上线下的服务,潮范儿、快捷、即时,将更适合年轻人。
实体店必然需要技术来提升效率,或增加新鲜体验的元素。
实体店服务的专业素养
曾荣登美国佳雇主的维格曼斯(Wegmas)是一家食品超市。其特色在于,每一个超市内部都有一个蔬菜教练。
这位教练对于食材有着专业的认知,对于蔬菜的制作方法也颇有创意。同时,他们会在超市工作台上进行展示。这样一种真实的呈现,为超市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是基于专业知识的专业服务。消费者显然不用再担心蔬菜安全问题,同时还能享受到蔬菜的多维价值。
正如时不时会火一把的“胖东来”。他们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在于,把服务做到精致,做到深入细节,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能从容、快乐地互动。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对于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入认知,以及对于“服务”本质的理解,让生活更加美好。这是因为,零售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实体店承载着生活的温润
对于多数上班族来说,回家路上的店铺是较为频繁进入的场景。
近常在回家路上去一家小菜店买菜。这家菜店由两位老人经营,菜店非常小,空间逼仄,地面也没有超市那么干净,菜类的摆放也没有那么讲究。但是,它十分方便,免去了超市排队结账的麻烦。买菜是种日常的行为,常常见面。后来即使不买菜路上碰到了,也会相互打个招呼。
这不禁让人起汪曾祺笔下的那些“小商贩”。他们能“制造”出各种特色小吃、风味,他们人物形象丰满有趣。而那些“食物”或“实物”,则满载着风情和记忆。就像冬夜里路边热气腾腾的烧烤店,它有着生活里的温润。
结语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的观点朴实而近理:“对消费者来讲,并不存在线上线下的区分,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哪里好哪里性价比高大家就都去哪里。”
在基于品质服务的基础上,实体店自可发挥多维想象。而不论实体店还是电商,谁更值得信赖,谁就离受众的“心”更近一些。少些套路,多些真诚,虽然很难,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