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5月22日,2019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举行,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同时举办。
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碰面——一体化,沪苏浙皖责无旁贷,不分你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正吸引万千目光,凝聚各方期待。
5月22日,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从长三角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看,今年一季度沪浙苏皖三省一市的GDP总量,已达到51341亿元,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地区间发展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特征在各地充分涌现,长三角整体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正迈上新台阶。
聚焦当下,这一备受关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成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的新高地。
对三省一市来说,长三角一体化不只是“你我”间的握手,而是“我们”的共同使命。温州身为长三角城市圈的重要一员,须责无旁贷共同推进长三角向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迈进。
融入长三角,温州的禀赋是什么?
关键词:探索、温商、交通
扪心自问,长三角城市圈里高手如云,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长,偏居一隅的温州有什么禀赋能占据一席之地?
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广布海内外的温商资源、倾尽所能的大交通发力,让温州闪烁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光芒。
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词,恰恰也是温州一直以来最强的禀赋。
可以说,温州诸多先行先试举措,可以为长三角发展带来鲜活的实践样本。
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第一批先行实践基地授牌。刘伟陈翔摄(资料图片)
近年来,温州承担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改革试点,取得了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成果。去年初,温州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批准温州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温州能成为今天的温州,温州人功不可没。以人促事,温州融入长三角的进程一直在延续。
长三角区域里,仅在上海创业、生活的温州人就达到60多万。此外,温州的海外华侨资源也格外丰富,70万温州人在国外创业发展,并建立了268家国内异地温州商会和350多个海外侨团。其中,有38万温州人云集“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这些都对温州融入长三角发展大有裨益。
甬台温复线南塘-黄华段。杨冰杰摄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的温州,对外交通不畅的弊病正飞速消除;发力大交通,温州倾己所能构建融入长三角交通网络。
高铁时代,温州将规划建设甬台温、温福高铁,推动温台市域铁路对接,提升南北向铁路通道密度,形成联通长三角高铁运输网络的主通道,并探索开通至上海的“大站高铁”。
目前甬台温高铁已在推进前期工作,计划从宁波江北慈城直到温州苍南,全长大约338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以上,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高铁。待沪嘉甬铁路建成后,借助两条高铁线路,温州至长三角枢纽的上海将缩短至2小时40分。同时,随着甬台温高速复线温州段、龙丽温高速文泰段等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一个通达长三角的高速路网也指日可待。
推动一体化,温州正在做什么?
关键词:探产业合作、互联互通、统筹医疗
融入长三角,温州需要做的,是扬自身所长之余,更加积极地在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中扛起使命责任,积极主动参与,服务战略大局。
综观近年来温州政治经济发展全局,温州想民众之所想,发力资源共用、互联互通、统筹医疗,让更多温州元素满溢长三角。
产业合作,意味着资源共享,也就是人、资金、信息、货物将穿越行政边界,在不同城市节点之间自由往来流动。这对地理位置相对不便的温州是个极大利好。
2018年11月15日温州市—嘉定区推进更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交流会召开。陈翔摄
去年7月,温州与上海嘉定区签订推进更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多领域合作,着力打造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样板。这对温州来说,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民生服务、生态环保、党建联建等领域开展合作,从而借力长三角的优势资源“跳出温州发展温州”。
如今,乐清、瑞安科创飞地已相继在上海落地,多家曾经受困于人才资源的温企体会到长三角一体化实实在在的好处。
瑞安科创飞地。
今年5月16日,由平湖、嘉定、温州、昆山、太仓共同发起的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成立,23家温州汽车领域的企业加盟。一方面充实并完善了联盟下一步计划开展汽车整零配套对接、零零配套对接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则是借助联盟的平台,解决温州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使企业在管理、生产智能化、创新协作、人才资源共享等方面全面融入长三角,推进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全面提升。
互联互通,则让温州众多市民真正体会到长三角区域内同频共振、同城生活的获得感。
目前,温州轨道交通已与上海、杭州、宁波、合肥等4城率先实现互联互通,温州市民凭借“温州轨道”APP中的乘车二维码,就可以乘坐上述4城的地铁或城轨列车,与南京、苏州二城的互联互通事项正在加紧推进中。
不仅如此,温州已正式发行“全国交通一卡通”CPU卡,互联互通国内200余城市的公交车。
温州发行的“全国交通一卡通”CPU卡。
这也就是说,温州市民使用“温州轨道”APP不仅可以乘坐温州轨道交通,还可以在上海、杭州、宁波、合肥刷码乘坐地铁,轻松实现两地轨道交通“一码”畅行;而上海市民手持“METRO大都会”APP,也将在温州轨道交通S1线以及后期陆续开通的其他线路同享刷码便捷。市民拿着在温州办好的交通卡,到已开通互联互通的200多个城市均可直接刷卡乘坐公交车。
看病就医,是民生大事,也是民生难事,统筹医疗也成为温州与长三角城市互联互通的重点。
经过长期筹备和积极探索,5月21日,温州9个统筹区全部完成与上海门诊互联互通,成为今年长三角地区第一个实现全覆盖的城市。至此,温州197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持市民卡备案后,可到上海市207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异地就医刷卡结算。
不止如此,早在去年9月6日,长三角三省一市首例“异地查档”在上海诞生,曾在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院学习的温州市民林先生,成为“异地查档”这一便民服务的首位“尝鲜者”。
共谋共发展温州可以学什么?
关键词:芜湖、嘉兴他山之石
放眼三省一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各方面合作可谓遍地开花,不少城市已经朝着一体化和高质量大踏步迈进。来自安徽芜湖、浙江嘉兴的他山之石,或可为温州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提供参考思路。
安徽芜湖
追梦长三角,涌起创新潮
早在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期间,芜湖市就作为G60科创走廊新成员,与上海市松江区,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湖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宣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G60科创走廊松江宣言》。
G60科创走廊是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G60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高水平的发展平台,芜湖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应用型创新平台建设,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以此为发力点,芜湖成功入选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成为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
和温州一样,芜湖一直注重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民营企业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通用航空、电子信息、新型显示、产业互联网及共享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占到绝大多数,创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民营经济品牌。
“坐拥长江水,通向太平洋”。芜湖传承开放之先、引领风气之先,积极打造交通枢纽,带动城市组团发展;传承开放精神,打造高品位城市,从长江经济带、全国乃至全球等多维度审视自身,统筹发挥综合优势。
在今年的工作中,芜湖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抢抓“十个一”多圈融合机遇,其中一“角”就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廊”就是G60科创走廊,九城协同创新;一“带”就是长江经济带,与三峡集团合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色发展示范区;一“群”就是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正在规划建设。
未来芜湖将使整个城市的各方面配套整体大提升,通过城市的升级助推产业的升级,通过城市升级增强对人才、技术、资金的吸引能力,通过产业的升级,来带动城市的升级,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城市,成为通达、宜居、生态之城。
浙江嘉兴
融入长三角,打造样板区
今年初,嘉兴明确提出“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首位战略”,加快把重心转移到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来。
在嘉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高频词,前后出现了16次。从交通轨道铺设、产业合作、人才招引,到涉及民生的教育、医疗、养老协同等,“长三角一体化”成为了嘉兴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的主要驱动力。
过去的十年里,嘉兴抓住上海金融、科技、物流贸易海上运输中心南移的时机,在对接上海方面取得了产业布局、港湾经济、公共设施等多方面的重大进展,给全市带来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变化。
比如产业布局按工业4.0的标准规划,上海张江科技开发中心已在平湖落户,上海漕河泾高新科技开发中心也在海宁建立了分区,有一些芯片、生物制药、民用航空、人工智能的项目在嘉兴建立生产基地,嘉兴传统的纺织、五金为主要产业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比如公共设施,在嘉兴、嘉善和平湖等地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与上海社区生活对接的公共设施,在与青浦、松江、金山连接的区域,还建起一批跨省的共建行政生活小区和创业发展开发区,逐步增进了浙北地区与上海南部地区在人才和科技方面的合作。
2018年以来,嘉兴更积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联合上海松江、金山、青浦实施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编制沪嘉轨道交通对接规划,沪乍杭、通苏嘉甬等项目前期全面展开;新引进上海产业项目195个、高层次人才350名;实施“沪嘉民生同行”行动,新增合作办学项目27个、办医项目57个,实现医保、公交双向“一卡通”……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快车道,紧邻上海的嘉兴将着力打造高能级的城市平台、高水准的科创高地、高质量的产业体系、高层次的开放格局,并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加快实现从接轨到融入、从融入到同城的转变,积极复制自贸区等制度创新成果,在投资准入、货物贸易便利化、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志在打造成“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先行区。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记者: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