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孩”政策的出台,我国新生婴儿数量即开启了高速增长模式,童装市场主要目标用户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升级。同时,当前80、90后占育儿群体的比例不断提高,更乐意打扮孩子的这个群体也大大促进了童装消费需求……童装市场确实很燃,但目前我国该产业却尚未成型,这也就引得国际品牌对这片“沃土”虎视眈眈。
1、国外儿童鞋服
阿迪达斯和耐克的童装系列,分别于2001年、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耐克童装系列在总部规划开发,出产由总部协调监督,销售则与国内若干家经销商协作,到2011年耐克童装店在中国共有400多家,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直营店。阿迪达斯童装系列的运作形式与耐克相似,其规划和出产都由总部执行,而出售则采用经销商主导形式。到2011年阿迪达斯具有20余家经销商,店面500家摆布。他们均具有十分强势的品牌文明、研制与营销才能,是未来中国儿童鞋服的主力军。
米奇、迪斯尼、大力水手、贝蒂、真假奥特曼等为我国的童鞋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并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因为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早,而且这些品牌均拥有系列卡通形象,俘虏了一大批男女老少的心,甚至很多家长都是看着这些卡通长大的,因此,它们是中国儿童鞋服行业不容忽视的一股势力。只是因为种种授权的限制,大多是采取自然销售的方式,品牌发展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一旦授权能像Kappa一样被买断,卡通品牌强大的能力被释放,将产生巨大影响。
在中国,国际品牌还表现出一种集群经营效应,主要渠道为商场、连锁超市。仅广东亿利来就拥有米菲、HelloKitty、Snoopy、Disney、芭比娃娃等众多国际品牌。
梦特娇、成长脚印、Bubbegummers、Magichouse、Y-ZONE等海外童鞋品牌纷纷选择中国展会作为品牌市场拓展的突破口,令中国儿童鞋服企业深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对于国际鞋服品牌的中国之行,中国儿童鞋服企业爱恨交加。爱之,是因为其加剧了中国儿童鞋服企业进一步品牌化、国际化、精细化,培养了中国儿童鞋服消费者对价值观与品牌附加值的客观认识;恨之,是因为品牌时代加速来临,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被其分割、掠夺。
2、国内成人鞋服品牌
国内成人鞋服强势浸透童装范畴,起源于2002年森马集团旗下虚拟形式运营的“balabala巴拉巴拉”童装,发力于2008年安踏进军童装商场。巴拉巴拉童装,在商场获得超越10亿元的年销售额,加重了国内成人鞋服的蜂拥而入。
不过,有目共睹的却是代表福建军团的安踏、三六一度等品牌。安踏、三六一度等国内成人运动品牌,自成功上市融资以来,就加快了对儿童用品职业的强势浸透,打乱并推进全部儿童鞋服商场的格式变迁。后来,李宁公司和派克兰帝公司协作建立合资公司独立运作李宁品牌童装,无疑再次加速了儿童鞋服商场的竞赛脚步。至此,国内成人鞋服强势进军儿童鞋服商场的大致有:安踏、李宁、三六一度、特步、匹克、鸿星尔克、七匹狼、森马、杉杉、波司登、康奈集团、以纯集团、佐丹奴等。
3、其他行业知名企业
儿童消费市场巨大诱惑力逐渐显现。不仅国内外鞋服品牌进军中国儿童鞋服市场,与鞋服行业毫无关联的其他行业企业,也开始进入儿童鞋服市场。
前几年有娃哈哈、太子奶,后来有中国家电领军企业、位居中国品牌价值之长达8年的海尔集团。海尔与厦门华融集团联合宣布高调强势进军儿童鞋服市场,并曾提出过一个计划,即在全国推出3000家海尔兄弟儿童用品专卖店。
4、专职儿童鞋服厂商
本土儿童鞋服品牌,熟悉中国儿童鞋服行业的行情,但基于品牌基础薄弱、资金实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年销售额较低等等客观原因,均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中国儿童鞋服行业中单个品牌年销售额超10亿的,仅巴拉巴拉童装一家。
但本土儿童鞋服品牌,在历史性的机遇来临之时,均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举动。ABC作为个敢于吃螃蟹的童鞋品牌,率先进行批发向专卖的转型,并在3年内实现了由单品到多品,再到强项带动下的全系列的转变,并终实现鞋服一体化的专卖运作模式,在不断实现跨越的过程中,并布局好进一步迅速扩张的举措--海外上市融资,为品牌增加新鲜造血机能。
乖狗狗、富罗迷、七波辉等基本完成了由鞋到鞋服一体的转变;卡丁、帮登、足友等童鞋企业也不约而同地高调推出各自的童装
标签: #童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