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走进浙江国技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展示架上摆放着一批知识产权证书。“我们通过各类激励方式,鼓励员工创新创业,目前已经成功落地18个项目,孵化了3家规上企业。”该公司工会主席徐佩介绍。这些年,这支6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开发出33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持续的研发投入,让国技互联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温州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收入囊中。
在温州,近五年来像浙江国技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样,通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即产改,实现“开挂”般成长的企业、人才不在少数。
五年来,市总工会高站位谋篇布局,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精准发力,重点聚焦非公企业“产改”工作,注重“顶层设计”,在强化队伍、提升素质、成长成才上下功夫、求突破,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在“产改”大潮中乘风破浪,奋楫笃行。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产改“四梁八柱”
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华峰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从1991年创立到现在,拥有五十多家全资及控股公司,稳稳向前的背后,是一线工人们在一百四十多个岗位上的协同创新。这项国家级的荣誉,是对华峰集团的褒奖,也是我市五年来“产改”实践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写照。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加快推进非公企业“产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五年来,我市相继出台《新时代温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温州市职工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深化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提出从创新思想引领载体、持续开展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活动、建立健全美好生活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产改”由“试点探路”走向“面上铺开”等十大要点,聚焦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缩小收入差距等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找准跑道、定好目标、健全体系、抓实改革,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可示范推广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标志性成果。
随着一系列文件落地实施,温州在产改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敢于探索、亮点纷呈的试点单位和企业。从最高年薪可达百万的华峰集团“八级工制度”到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柳市经验,再到数字化赋能的“互联网+”产改,在“产改”中上演了生动的实践和探索。截至目前,我市非公企业建成省试点27家、市试点45家、县试点385家。今年,我市产改工作入选“省推进非公产改十大样板”、华峰案例入选“省推进非公产改十大案例”,泰昌集团、柳市镇案例入选省优秀案例。
细化思路举措
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
“我一定跟着师傅好好学习专业技能,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技术人员。”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红色领路人”师带徒活动上,师徒代表在协议书上庄严签字,立下结对承诺。在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的各个系统,每位新入职的员工,几乎都会签署一份“入门协议”,他们跟着师父“学艺”,不仅在技能上得到提高,还会学习师傅的优良品德,使其快速地在岗位上成长。
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利用优秀专家人才,迅速培养出专业融合、复合型技能的新人才队伍,是我市积极解决职业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补齐职业技能人才匮乏短板的举措之一。五年来,市总工会通过组建市产业工人职业发展联盟、“星火计划”“万企千匠”“师带徒”等载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万人次。
还有,华峰集团“八级工制度”也引人关注,这是针对一线技能型产业工人创新设立的华峰八级技工通道,经评定达到八级工的一线工人,最高年薪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在这样的制度激励下,华峰涌现了一个个高技能人才。1990年出生的林丙琛,高中毕业就进入了华峰,在去年的八级工评定中,他被评为二级技工。“可以不吃饭,可以不休息,但是手头的工作必须先完成。我的动作再快一点,我就能让废丝少一点,原材料的浪费就少一些。”林丙琛说。
在温州的产业工人队伍中,有很多像林丙琛一样“飞速”成长的一线工人。五年来,我市通过多措并举、不断努力,收获颇丰,如通过创新工作室创建、“五小”发明创造等创新实践活动,张积贵、胡东方等技能工作室获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曹辉开关柜检修法等4项技能入选长三角百项工匠绝活;红蜻蜓鞋业、永嘉供电公司创新项目获评长三角三省一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等,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强化服务保障
让产业工人有为有位
在森马集团,员工就是公司最重要的伙伴。为此,集团工会建立了“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情感留人”的留人体系。不仅为员工提供行业里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每年两次的涨薪机会,还为员工提供股权激励、2亿元安居基金等激励政策;在苍南仪表工作的女职工都会收到企业工会给她们送去的一份“特殊保护”。女职工不仅在就业、晋升,孕、产、哺乳期休假等方面有保障,劳动时间和劳动量,健康检查,权益维护等各个方面也会得到保护……
这些都是我市强化服务保障,让产业工人有为有位的生动表现。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工人既是改革受益者,更是改革参与者。在产改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产业工人主体地位,引导产业工人积极参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为产业工人特别是女性职工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五年来,我市从制定出台高端人才引进、工匠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到人才薪酬、住房、子女入学等多方面政策举措入手,把“关爱产业工人”纳入党史学习教育“三为”实践活动;推进法律援助服务、建成劳动者驿站、骑手之家;全市956家产改企业开展了9106场次活动……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让全市产业工人的幸福感更强了。
此外,我市进一步加强劳模工匠精神弘扬。五年来,共选树全国省市劳模、五一劳动奖共496个;培育“浙江工匠”157名、选树“温州工匠”213名;通过工匠精神宣传“七个一”系列活动,打造温州工匠之家,培育温州工匠品牌助推温州制造;组建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27支,推动劳模精神“五进”活动,开展劳模工匠志愿服务400余场次,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
站在新的起点上,温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上下“一盘棋”打造产改工作温州样板
记者: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