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乳制品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总营业收入已经超过4000亿元,两家龙头企业进入全球乳业十强。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利润水平不断提升,利润总额比“十二五”末期增长超过50%。普通乳粉等低附加值产品的产量明显下降,同时高端液态奶、常温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不断增长。
从内外资品牌占比来看,2020年,国产婴配粉占比为54%,外资品牌占比降至30%多,其他为跨境电商品牌等,这一比例回到了2008年之前的水平。
养殖方面,我国实现了智能化。“现在已经到了第三次奶牛生产的技术革命,即数字化。”在育种上,规模牧场实现了通过基因检测即可知道奶牛的未来;在生产数据的收集上,全国10个省市30多个牧场的数据随时可查;物联网方面,则实现了奶牛养殖各个环节的监控。未来,城市型奶业必然将是数字化、智能化高度浓缩的生产体系,人、牛、自然和谐相处。
以北京为例,2020年底,北京市奶牛场有50家,奶牛存栏5.8万头,成母牛存栏3.14万头,全市生鲜乳主要指标优于欧盟标准。乳品加工企业现有14家,北京市人均年消费乳制品超过50公斤。奶牛育种研究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机械设备、饲草饲料、兽医兽药等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我国奶业仍然面临不少发展难题。近3年,婴配粉呈现出均价上涨、销售额增长而销售量缓慢增长的现象。2019年,国内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增长9%,2020年销售额增长降至4.8%,销量增速仅为1%。未来随着新生婴儿数量的逐渐下降,婴配粉销量上不会有太大期待。随着人们生活改善,高品质婴配粉市场占比会越来越高。这就需企业在产品上面投入更多精力,不断推出更多扎实的产品。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
先,国内产量增长缓慢。“十三五”期间,无论是国内的生鲜乳产量还是乳制品的产量增长幅度都比较低,明显落后于行业规模的增长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张速度。
其次,进口规模快速扩大。进口乳制品进口量和进口金额比“十二五”期间明显提升,生鲜乳进口量已经占国内生鲜乳产量相当高的比例。
第三,原料价格居高不下。还有一些关键环节,如婴配乳粉对外依存度还很高,这些现象说明我国乳制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为此,全行业应尽快形成共识,加大对奶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各地政府也要提升对奶源的重视程度,为牧场建设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标签: #孕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