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费不够了,想要0.01元的奶茶”,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频喊“哭穷”的话,就收到多个品牌奶茶的优惠推送?这是近几天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近日,一波用“魔法打败魔法,用算法打败算法”的用户在各大平台活跃起来:他们在评论区“哭穷”、一边刷屏一边喊“我没钱”、通过重新注册成为“新人”等操作对抗“大数据杀熟”。
用户通过这样的“算法对抗”是否能唤来优惠?记者进行了验证。
体验
“哭穷”有成功也有失败,新用户“哭穷”易被“听到”
昨天,记者使用两个账号登录抖音进行测试,看看是否能通过哭穷买到0.01元的奶茶。一个为老账号(曾在该平台有购物记录),一个为新账号。
老账号的“哭穷”口令从昨天上午10时发出,平台很快就推送了周边1公里以内的古茗、蜜雪冰城、加减奶茶等品牌奶茶店的优惠活动,优惠力度从6.6折到9折不等。还有些品牌打出9.9元饮品随意喝等广告,以茶百道为例,一杯原价为16元的奶茶,实际价格为10.9元。
随后,记者使用新账号进行同样“哭穷”操作,同样出现了古茗、茶百道等品牌奶茶推荐活动,所不同的是,几乎每家店铺都能找到0.01元的奶茶产品,折扣从0.1折到2.5折不等,老账号显示的16元/杯的茶百道饮品在新账号这边只用付3.9元。
记者又换了一个偶尔购物的账号进行“哭穷”测试。第一次哭穷没有起效,团购页面并未推送极低价格的优惠产品。记者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哭穷”,即找到一个“哭穷”视频一直循环播放,大概10来分钟后,再次打开平台,出现了一个0.01元的瑞士卷购买页面。
记者邀请了两位朋友一起测试,通过哭穷是否可以把机票的价格打下来。三个人同样对着手机不停说“机票贵、买不起、平台太贵了”,在微信聊天中也反复使用这类词句。几个小时后,三人进入购票平台查询同样出行路线的机票价格,携程和去哪儿两个平台价格并没变化,但其中一位小伙伴获得了平台送出的37元优惠券且马上就可以使用,这位小伙伴是首次使用该平台。
现状
比价退货、降低使用频次,想方设法争取“看不见”的福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波“哭穷”操作,大多数买家主要希望能对抗“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指在一些餐饮、出行平台上,老用户反而享受不到优惠,甚至价格更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吕延辉表示,“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根据用户的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要素“对人下菜”,对相同的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标准。他表示,企业必须重视算法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防止损害用户利益,触犯法律法规。
事实上,在这波“哭穷”潮之前,一些资深的网络购物达人已经悄悄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反驯大数据,争取福利。12月18日,市民严先生在淘宝看中了一款希捷1T容量的移动硬盘,在“希捷旗舰店”的店铺内,以优惠后的479元价格拍下。他继续逛淘宝时发现,同款移动硬盘在另一家店铺价格仅为450元。严先生马上以“发现更优惠同款产品”为理由取消之前订单。不料,原卖家立马主动向严先生推送了一张400减20的额外挽留券,再叠加其他优惠,最终严先生以429元的惊喜价格成交。同样商品同一家店,“退货再买”较之前节省了50元。
严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因为家里购买的通信运营套餐太贵,打算“转粉”另外一家通信运营商。在办理取消套餐业务时,意外享受到了该运营商针对取消套餐客户的优惠政策,“但这种优惠政策一般没有打广告宣传,市民很难享受到。”
市民张女士对抗“大数据杀熟”,也攒了一些经验。她会通过借用同事、家人或朋友的手机进行“交换式”消费,成功省下不少钱。比如,她会和同事互换手机去点外卖,从而避开“老客优惠少”的坑。“有时候同样的菜品,通过换手机去点,价格可优惠近20%。”
市民厉先生在购买视频会员时,会灵活使用家人手机先进行一轮比价。他发现,用自己的手机充值会员年卡价格要接近300元,而用母亲的手机购买年卡会员只要158元。“当然是哪个便宜就用哪个下单,同样的方法我还用于打车、购物平台、票务平台等。”
说法
随着商家算法的更新,“哭穷”或仅仅是在短时间内有效
在线“哭穷”真的可以喊来特惠套餐或者优惠券吗?记者向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了解情况。外卖平台公关部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回答记者问题,只表示:“一般情况下,优惠券都是根据平台活动进行发放的。”
新客、老客享受不一样价格,这到底是差异化营销,还是大数据营销?温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姚鹏表示,大数据营销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获取关于消费者行为、偏好和需求的深入洞察,从而实现精准定位和个性化营销。差异化营销则是通过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姚鹏认为,“大数据杀熟”的本质是价格歧视。这种现象是指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一般是算法),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购买历史、消费者评论、APP使用频率(包括APP的安装和卸载、手机的型号)、甚或消费者的隐私等信息,快速实时对消费者进行分类,进而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结果是,新用户一般能享受大幅优惠,而老用户则往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大数据杀熟是营销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亚马逊、booking.com、美国保险公司等企业曾经因“大数据杀熟”而受到相应的指控。
现实中,消费者无力改变商家的算法,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数据来避免被”杀熟”,比如在评论区“哭穷”、威胁不买、卸载APP等。虽然这些行为会在一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商家算法的更新,这些行为的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相关的立法、政策和监管必不可少。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评论区“哭穷”、对着屏幕喊“没钱”、重新注册成为“新人”……
跟“算法”对着干,真能把价格打下来吗?
记者:严嘉瑜金晖 姜瑾瑾王春霞王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