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赶集“青灯”,都赶出些啥名堂

管理员 3461

  温州网讯 周末的青灯市集人潮涌动。记者在市集里发现不同赶集人都赶出了不一样的名堂。

  体验音疗互动感受当下

  一个摊位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颂钵和敲棒,还有各种音叉。主理人如琼慧景是一名音疗师,这些都是她的工作物品。“我会用磨棒摩擦、敲棒敲击颂钵的外缘,发出深沉饱满、和谐而悠远的声音及振动,这样的声音和振动会让人静心安神,达到使人放松疗愈的目的。”

  她在现场布置了一块音频互动区域供市民体验。主理人建议记者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可躺可坐,戴上耳机,根据耳机内语音的引导,观察主理人摆在现场的一幅画,并努力记清楚细节。记者仔细观察画的每一个细节后闭上眼睛,发现记忆中的细节瞬间模糊。如琼慧景说:“现代人信息杂乱,很难静下心来去体验当下。音疗的一大功效就是让人减少杂念,回归本心,关注自己。”

  茶器被设计成星球

  紫砂被捏成星球的形状,每个陨石坑都被捏出来,捧在手心才发现原来是茶器。这是来自90后手艺人杜砚农的创意。

  他的摊位上,每一个器皿都有他的浓厚个人色彩。星球盖碗、月球壶承、陨石对杯……这是他设计的“宇宙”。或许是他设计的茶器有别于传统,他称自己为“奇怪先生”。

  杜砚农说,“既然喝茶和仰望星空都能让人快乐,不如将两者做个结合。宇宙让人有丰富的想象。茶器于我而言就是玩具,既然是个玩具,它就应该更天马行空,更不拘小节。”

  他设计的土星盖碗,土星的行星环被恰如其分地设计成碗的突出部分。镂空的“陨石坑”则刚好成为茶杯盖的把手。最妙的是,底下的杯托部分可以转动,就像土星在自转一样。陨石对杯是纯手工捏制,每一对都长得不同,要有自己的“暗号”才可以完整组成。“这些是我的小心思,虽然这种设计并没有特别的用处,但你不得不承认‘有趣好玩’。”

  每幅画都有情绪

  来到青灯市集,是画家梁冰的第一次尝试。毕业于国美的他,让每幅画作充满情绪。他的作品,表达出忧郁、孤独、戏谑。

  他的摊位上,有尺寸不一的画。画上有姿态妖娆的粉色豹子,有戴着面具的小老虎,也有寻找光明的国王。画作配色大胆,个性鲜明。

  小时候的梁冰在农村长大,在田野里奔跑,去上山砍柴,在河里游泳。和自然的亲密接触,让他对色彩非常敏感。

  梁冰说:“我的童年不算快乐,这给我影响很大,所以我的作品看起来有点‘丧’。我把画上传到社交平台之后,我发现这种‘丧’是能给人以共鸣的。希望看到我的画的人能和我有情感共鸣,能从我的画里得到治愈。也希望通过青灯市集,让更多人认识我。”

  器物因文化而走红

  吸引小朋友的小玩意还有黄杨木雕。来自乐清的00后小伙陈志杰说,他跟着乐清本地的黄杨木雕老手艺人学习了6年,这次带了许多手工制作以及机器雕刻的作品,4天卖了不少木雕手作,作品这么受大家喜爱有点意外。

  在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馆,一个个造型别致的银壶吸引逛展市民的目光。“这个作品叫‘万物生长’,是手工打造的纯银南瓜崖柏壶,以南瓜为题材,壶柄是天然的金丝楠木。”银壶摊位负责销售的小伍告诉记者,这里的所有作品都是由香港一对非遗传承人夫妇手工制作,丈夫是银匠,妻子是珠宝设计师,他们的工作室目前在上海,作品受到众多收藏爱好者青睐。

  南馆内,来自温州本土企业红太阳地板的黑酸枝书房3件套,也引起大家的关注。销售人员介绍,他们企业是首次来青灯市集参展,带来今年刚推出的具有“文化气质”的桌椅三件套,这几天陆续有市民前来咨询议价。

  带着节目单去赶集

  昨天,乐清市民林晓秋带着女儿来到青灯市集,她的女儿还背上一个小背篓,寓意“赶集”。

  今年青灯市集(春季)是林晓秋第一次赶集,她对塘河的氛围念念不忘。几天前她找到此次青灯市集的节目单后,当即拖家带口来了。节目单里,她最想带女儿看的是打铁花,可是节目在傍晚,她实在等不到那么晚,只能提前离场,有点遗憾。

  林晓秋说,青灯市集做的是美学,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氛围感,但是这次市集小朋友的参与感强了很多:孩子可以摸摸咖啡豆,做做手工饼干,还有历史知识学堂的PK,甚至市集里吆喝的卖货郎,让她女儿感到很新鲜。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

  赶集“青灯”,都赶出些啥名堂

  想静心放松去找音疗体验想打开脑洞去看星球盖碗

  记者姜瑾瑾金晖王春霞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