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大事件”看温州教育变迁

温州网 732

温州市第六幼儿园教师上展示课。

温州职业教育畅通长学制人才培养。

温医大校园。余帅帅 摄

  温州网讯 40年奋进征程,温州教育从“学有所教”大步迈向“学有优教”,普高质量连续11年提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从没有1所本土大学,到发展至6所本科院校、5所高职院校,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个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亮眼成绩;秉持“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温州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将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畅通中职长学制升学通道。多年来,我市坚持“质量立教”原则,打响“好学温州”品牌,助力实现“优教强城”。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普高质量连续11年提升

  “为老百姓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一直是温州教育前进的方向与动力,逐步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迈进。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书记、校长赵成木见证着这些变化,他从教三十一年,辗转五所学校,始终抱持因地制宜办好学校的初心,“希望不论山村还是城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便捷而优质的教育”。

  近年来,我市全力攻坚“两县创建”,龙湾、瓯海等5地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2023年,全年已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3所,新增学位4.68万个,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品质校园”文化提升,推动五项赋能落地,包括“科学教育+”赋能行动、线上答疑平台“学问通”迭代升级等。2024年2月,温州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从义务教育到普高发展,初心不变。1990年至2006年,温州全力投入普通高中建设,温州中学、温州二高等市局直属学校,瓯海中学、瑞安中学新校园等相继建成投用,“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而自2011年起,全市致力于优化普高校网布局结构。

  近五年,我市普高发展经历全面理顺办学体制,统筹市区普高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实施分类办学,目前我市培育学术高中建设学校19所、特色高中30所,创办了温州科技高中、温州人文高中等各领域特色校;到2023年,市教育部门聚焦民生所需,蓄力推进“县中崛起”,联合六部门发布《温州市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县中在区域竞争处于劣势,当年温州地区很多县中学校‘塌陷’,瑞安中学也面临挑战。”时任瑞安中学校长陈良明回忆,“2012年,瑞安中学调整规划,全面打造精致校园,建设厚重文化,提升教学质量,其中一个刚性指标即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设定。”

  为帮助更多县中学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我市全面启动优质普通高中、高校和县中结对帮扶项目,并提出实施招生管理生态、教师队伍优化、结对帮扶引领、办学空间建设、校园文化品质、多样化发展特色、教育质量提升等十大工程。“要强硬件,也要抓软件,不仅建设物化空间,也要建设文化空间。”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从2014年至2024年,我市已实现普高教学质量十一年连续提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县中优质均衡基础在全省范围看持续向好。

  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发展  加强中外合作交流办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立于改革开放的“风口”,为适应新形势,1984年温州下决心自筹自建办一所大学,多次向省里上报,同时组建筹建班子积极准备。12月25日获批成立原温州大学。

  “温大可以算是温州高校的孵化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时任温州市副市长、原温州大学首任校长魏萼清说。2006年,原温州大学与温州师范学院筹建合并为温州大学。如今,温大已发展为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向各行各业不断输送专业人才。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而今作为高等教育大市,温州教育版图上已布局6所本科院校,除温大外,还有1958年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的温州医科大学,是省部委三方共建高校、省重点建设高校,今年迈入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为温州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转设成立的温州理工学院、2016年转设成立的温州商学院,均已获批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以及1999年成立的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是省属本科独立学院、省首批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另外还有一所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温州肯恩大学。

  2006年5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关心推动下,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正式签约,决定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2014年3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温肯正式设立。“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办学,为优质生源的获得以及后续高质量办学打下了好的基础。”时任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钱强说。

  设校十年来,温肯已发展成为全国校园面积最大、学生人数最多、本硕博一体化办学的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培养9届总计4000余名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深造率累计超63%,其中近半数入读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列的学校。今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鼓励中美两国高校加强交流合作,为促进中美友好贡献力量。

  近年来,温州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发展,优化办学布局,坚持服务地方。从2018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9.36万到2023年的15.59万,高等教育快速高质量发展,在校生人数位列全省第三。目前全市已有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所省重点建设本科高校,2个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及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4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教学改革先行  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作为温州职业教育发展的见证者,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黄威说,2013年,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为温州第一所全国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提炼出“创·生”的核心理念,意在创设优质的教育生态,助推每个学生成才与成功。2023年,温职专荣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该奖项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最高荣誉。”

  温职专的成长史其实是温州职教发展史的缩影。自2020年年底我市申报获批“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市域试点开始,温州以“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办学、兴企、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021年1月20日,全国首创“产教融合、中高职一体化”的新型职业院校落户永嘉,这是当地政府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永嘉学院,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生力军。近年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都探索出了特色发展之路。在发展进程中,温州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也发生转变,形成大社会办大职教的新格局。由瑞安民营企业瑞立集团投资兴办的瑞立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代表之一,学校依托企业业态发展与地方产业特色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致力于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同时温州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建立“一地式”“附属校式”“中高企一体化”等多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摸索打造一条“长”在我市产业链上的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的市域职业教育新模式,着力畅通长学制人才培养通道,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成长路。发展至今,我市已有5所高职院校、45所中职学校(含5所技工学校),在校生共17.2万人,拥有2个国家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3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我市“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取得不少成效,受到教育部职成司的肯定性批示。

  “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温州城,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路上。温州学前教育从乡村入手,2018年已实现“一乡镇一所公办园”,“很多乡镇公办园都成了当地最美的风景、最赞的文化地标。”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苗说。同时积极开展“未来乡村园”品牌建设,我市创新提出“一个村就是一所园、一个娃撬动一个村”的培育理念,引导乡村园挖掘自身特色资源,激发办园活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乡村优质园覆盖面达到了84.15%,与市均水平(84.26%)相当。

  近年来,温州坚持“质量办园”,将“升等创优”作为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成二级幼儿园911所,全市优质园(一二级)在园幼儿占比84.26%,位居全省第六。在面向未来发展中,温州还创新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云呵护、云慧玩、云管家”应用场景,率全省之先出台《温州市学前智慧教育实施方案》,创成115所“三朵云”智慧幼儿园,879所幼儿园步入“云时代”。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大事件”看温州教育变迁

  记者金叶

  通讯员夏雯雯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