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管道机器人 守护一座城

东瓯网 4201

  温州网讯浙江青墨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维维,率团队攻克36项“卡脖子”技术,以“事故发生前3秒系统智能决策、30秒远程控制”首创技术成为杭州亚运会燃气安全唯一系统服务合作商,并将温州品牌低压电气、阀门带到亚运会燃气新基建设施系统。

  一条无人涉足的路,走还是不走?

  程维维的答案是“走”,在阴暗潮湿的地下管道里,用新质生产力蹚出一条路。

  “我们的产品叫工业AI机器人方舱系统。可以理解为,把带有‘专家大脑’的机器人群,装进燃气、电力、水务等能源的窨井管网,实现地下的工作地上做、现场的工作远程做;事后的工作事前做、专家的工作机器做。”浙江青墨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墨湾”)董事长程维维,是一位科技型企业家,既要带领团队,又要设计产品,甚至要进到隐患风险点的地下井里作业。

  昨天,青墨湾将这项全球首创技术送进温州市消防支队,建立AI机器人值守的“消防救援、灾害控制、水电气废、应急处置”四站合一的“微型消防站”方舱系统,以“秒级响应”实现基于工业AI机器人方舱系统的“333”灾害预警控制。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说到底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程维维在温州研发的一系列工业AI机器人和安全能源方舱系统,让城市燃气“不爆炸、不死人”的愿景更近一步。而这背后,藏着一段特殊的因果——

  在浙江大学读博期间,他曾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来温州进行科技帮扶。“技术不仅要融入具象产品,还要走进市场,用得起来的实用技术、对老百姓有益的技术才是好技术。”在与企业对接中,他欣喜地看到温州让技术落地生金的“双宝”:低压电气和泵阀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是青墨湾的肥沃土壤;遍布全球的温商资源,是打开市场的转化桥梁。

  于是,2015年一毕业,他就在温州创办了温州墨熵微电子有限公司(即青墨湾前身),决心在低压电气和泵阀产业上做一做科技文章。

  人,很大程度决定着创新的活力和流向。

  程维维首先抓的就是团队。“我们员工里有80%是技术人才,普遍有10到15年一线技术研发经验,都有一技之长。”他专门设立了科技发展部门,与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支持员工从专本科到硕士、直至博士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深造。

  2018年是检验这支团队实力水平的关键一年。为保障杭州亚运会安全举行,杭州市燃气集团张榜招贤,抛出“确保燃气管网不爆炸、不死人”这个世界性难题,向全球寻求科技解决方案。

  没有任何燃气行业商务项目履历的青墨湾,却以“事故发生前3秒系统智能决策、30秒远程控制”的首创技术,在全球竞标中脱颖而出,成为杭州亚运会燃气安全唯一系统服务合作商。

  “用了整整三年才‘交卷’。光是第一年,我们就下了300多口城市燃气井,重度污染井、腐蚀毒害井、积水积淤井等,还伴有地质沉降、外力破坏、占压失联等频发性工况,‘带病运行’的安全现状令人堪忧。”回忆起这段经历,程维维感叹不易,“实地试验时,第一年在燃气管道中通空气进行可靠性试验,第二年通燃气进行可靠性试验,经历全程24个月的‘零缺陷、零故障’双零考验,最终我们做到了。”

  一句“我们做到了”轻描淡写,背后却是青墨湾团队近1100天的连续作战,攻下36项“卡脖子”核心技术,破解地下燃气管网“控不住、管不了、找不到、看不见”的困境,系统性地达到“能源管网安全、能源保供安全、用气用能安全、人民和城市安全”。

  从0到1,程维维带领这家初创企业凭新质生产力迈出重要一步,与温州市公用集团等单位携手建立城市级规模的地下管网和重点用户安全示范。2021年9月,青山控股集团对程维维团队注资,联合成立了浙江青墨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燃气管道泄漏导致安全事故的教训十分惨痛,国家下大决心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抓,坚决消除燃气安全风险隐患。今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透露,我国将每年改造10万公里以上的地下管线。青墨湾在燃气安全领域的创新突破,让企业闯进了大有可为的蓝海市场。

  “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新质生产关系。就像很多温州新生代和我们合作在各地开拓业务,证明了以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为基础的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还能带动人才链,形成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程维维说,“我们希望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力,营造新生代群发展共同体的新生态,营造新生代与城市群的共同发展生态。”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青墨湾的商业版图清晰呈现——在全国10多个省20多个城市已建、在建、待建。

  专家点评

  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夏择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人的主体性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集中体现。在程维维这位“科技型企业家”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一定程度的融合。作为科班出身,他致力于以物联网科技与应用创新保家安民;作为企业家,他敏锐察觉到温州的低压电气和泵阀这两个传统产业集群是物联网技术落地的良好土壤,并扎根温州创业近十年。他的创业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从技术突破,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再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导向,培育、挖掘、吸引科技型企业家在温创业与再创业,是温州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1100天,他与团队攻克36项“卡脖子”技术,以首创产品应对世界性难题

  管道机器人守护一座城

  记者:叶凝碧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