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炎炎夏日,楠溪兴水护水如何寻得平衡

温州晚报 3283

  温州网讯 炎炎夏日,入水享清凉。在永嘉县沙头镇岭下村,连日来,每天游客数量达上万人次,火热的人气,让村民们在家门口赚个盆满钵满。

  三百里楠溪江,是夏季纳凉的好去处,这意味着楠溪江再度开启火热的“水经济”。但人气的旺盛,也考验着楠溪江生态环境的呵护。在《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从严落实的当下,兴水护水如何寻得平衡,正成为楠溪江的一道考题。

  日前,记者来到沙头镇,试图管中窥豹,看楠溪江如何过滤“水经济”里的“水渍”。

  开启火热“水经济”

  万人入村嬉水纳凉

  永嘉先人逐水而居,水,至今造福一方。

  岭下村处于楠溪江中游,在大小楠溪交汇处,村庄地理位置优越,百米开外就是耕读小院,是永嘉县游客集散中心。村庄滩林旁,有大片水域,加上村“两委”有序引导规划发展,近年来成为游客夏日纳凉的热门打卡地。

  村党支部书记郑希微介绍,天气一热,小村的旅游收入就很可观。去年八九月份,岭下村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当前,岭下村水域里已经是游客爆满。

  依水而兴,村民们摆摊售卖游泳衣、开农家乐、办民宿……财富顺水而来。为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开始,岭下村集体接手岭下溪滩竹筏运营,从个人的小打小闹到统一打包,实行招投标统一由第三方运营。

  当地还充分利用村前滩林和溪水资源优势,发展“水”产业,打造耕读休闲滩地公园,流转整治提升耕读小院周边田园63亩,新增村内停车场3个,改造提升农家乐民宿15家。借力夏日水上产业,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2022年岭下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1.3万元,去年突破300万元,成为永嘉知名的富村。

  为激活乡村更多“水花”,岭下正在招引永嘉梦幻楠溪江、咖啡麦饼屋等特色旅游项目3个,总投资达2.7亿元,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和岭下相隔不远的永嘉书院,加勒比风情泼水狂欢节也在火热上演。

  永嘉书院运营经理杨荣介绍,为丰富楠溪江夏日戏水和夜游业态,楠溪江第十届加勒比风情泼水狂欢节将加勒比风情与全民泼水、网红灯光相结合,全面展示楠溪江水文化、夜游文化、饮食文化的活动品牌,狂欢节分下午和夜晚两场进行,每场都精彩纷呈。自6月30日活动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自温州、台州、福鼎等地游客3万余人次。

  沙头镇人大副主任叶益林介绍,沙头镇依托楠溪江独有的山水资源,打造赛事集聚镇。如石柱村打造水上赛事IP基地,今年已举办浙江省游泳邀请赛、浙江省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等,带动旅游和经济发展。 

  守护一江清水

  政府民间倾情合力

  众多游客入水,带来巨大压力,包括安全压力和环境压力。

  今年6月,楠溪江防溺水宣传志愿者、沙头镇珠岸村村民陈飞自费购入700个“跟屁虫”,免费分发给沙头镇下辖的13个村,供村民、游客使用。

  沙头镇平安法治办主任张加利介绍,当前,沙头镇每天游客达8万余人次,为确保游客安全,沙头镇治安巡逻队每天都要定时开展安全巡逻,冲锋舟队伍分布在沙头各个点位,目前点位从13个增加到了20个。沙头镇还建成防溺水云巡视系统,覆盖全镇所有重点水域,实现监控无死角。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永嘉县就在楠溪江中上游实行严格的工业“零准入”,严格保护三百里楠溪。如今,沙头镇内有楠溪江东向供水工程和西向供水工程饮水水源保护区,是永嘉和乐清100多万人民的“大水缸”。为减少和避免污染,目前沙头镇水源保护地区域内民宿和农家乐全部关闭、迁移,总投资超500万元的泰石无污染村完成创建。

  为守护一江秀水,2007年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主动承担起楠溪江30公里水源地的义务包江保洁的净滩任务。2017年,协会将志愿保洁和巡江监督扩大至整个楠溪江流域。

  2020年3月1日起,《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施行,明令禁止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游泳、露天烧烤等行为。今年5月,永嘉县楠溪江旅游景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再次发布文明旅游倡议书,并就违规烧烤露营开出罚单。

  “当前楠溪江滩林已经禁止烧烤,我们专门在红线范围外划出了一块专门的烧烤区域。”郑希微介绍,村内已于7月初顺利完成招投标,统一为游客提供烧烤服务。镇部门站所加强巡查巡逻,杜绝散客在滩林里烧烤。

  “楠溪江保护是第一位的,尤其是今年,在楠溪江5A景区旅游县创建及滩林保护专项整治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全面做好保护。”叶益林表示,当地已拆除了几家擅自在滩林里建旅游、游乐设施的项目,恢复滩林原有生态。

  记者手记:这道光叫生态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楠溪江生态保护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实践,再度表明了这个理念的现实意义。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又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效益凌驾于环境之上的尴尬。

  近年来,各地对环境的利用都很急切,在共富背景下,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环境有它的承载量,如果不加节制地“吃大户”,难免对环境造成伤害,最终只会得不偿失。毕竟,过去不少地方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后,赚来的钱还不够修复的支出,这样的教训人们应该记忆犹新。

  当然,发展也不必因噎废食,搞一刀切的“禁绝”。只是要遵循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原则,控制好环境干扰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以此留住游客、带富一方,这样有节制的发展自然是应当允许和鼓励的。

  《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让楠溪江保护有法可依,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保障好百姓利益与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将考验执法者的智慧。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夏日楠溪兴水护水如何寻得平衡——

  过滤水经济里的“水渍”

  记者金朝丹范海国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