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上周,温州市美术馆在西子湖畔召开“十四五期间温州美术融合发展座谈会暨中国美术学院温籍艺术家交流会”,中国美术学院郑巨欣、刘海勇等10位温籍教授围绕“新时期温州美术事业发展”主题,共话桑梓、共叙乡情、共谋发展。这是一场以乡情为纽带,力促温州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温籍艺术家们就温州美术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创写温州艺术家故事
郑巨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创意就是赋予已有的东西以没有的新内容,提升价值。例如,一个很普通的杯子,增加了历史的、科技的、文化的新内容,其在物质层面尽管仍是同样的杯子,然而对使用者来说,含义就不同了。目前,很多文化产品创意很好,却没能与消费者在功能和价值认知方面达成一致,这就是现在要倡导文旅深入融合的原因。写温州艺术家故事,写的思路要变,不宜再是过去的,逐个名家介绍的写法,而应该为将来写当下的,群体性的,具有谱系关系的艺术家,像《温州一家人》一样,将其写成温州艺术界一家人的故事。
发扬文化人才传帮带
赵辉(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美术报副总编辑):
20多年前我还在乐清师范教书,没到美院来。一天我正在吃中饭,戴宏海老师突然电话打过来,他说看到我的画,觉得画得很有意思,书画院要到杭州做一个展览,问我能不能送作品过去?我非常感动。温州一直在文化传承上有传帮带的风气。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文化更需要人才的帮带和氛围的打造,文化将自然而然会转换成一种服务旅游的资源,成为城市的一种符号、一种名片。这种转换其实在全民素质、艺术水准提高以后,自然会生发出来。
政府与美院战略合作
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科研创作处主持工作副处长):
建议着力推动温州市政府与中国美院战略合作。具体实施与成效可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以艺术自信来助力城市更新;二是建议将我校在研项目——“未来社区”实验试点放在温州;三是以美育工程来助力温州文明;四是以艺术基因挖掘传播温州文化精神,比如研究孙诒让训诂学在当下的意义、设立温州美术大系研究专项;五是重视冷门绝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比如瑞安的活字印刷、乐清的细纹刻纸等。
走出去引进来共绘温州艺术
金阳平(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
做一档或一系列以温州艺术名家与名作的“温州艺术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展示展陈,而是呈现立体互动教育一体的展演。同时可做一项提升温州城市文化旅游的国际艺术名片项目“温州艺术国际双年展”。“走出去与引进来”是策略,让温州艺术家走出去,到上海到北京到欧美等进行对外交流和展示,让在外的温藉名家,国内外名家走进来,绘谱温州故事,利用温籍名家在外的文化资源与家乡共建共享。
文艺资源立体网络化
姜图图(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染织服装系副教授):
如果从文创跟文旅这个角度来讲的话,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整体艺术的感受,新文创情景式的融入。地方要提供立体的平台和资源链接,从地方历史文化出发,提炼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艺术体验,以沉浸方式为文创文旅赋能。链接行政资源、温籍在外艺术家、高校专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如私人藏家、艺术机构、艺术投资和国际资源等,形成艺术文化资源的立体网络,从而提升文创文旅的质量、扩大温州文化事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愿为家乡美术牵线建桥
张晓锋(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由于王维新老师水彩艺术工作室在浙江美术馆有个展览,温州市美术馆借此机会召集温籍美院的艺术家、老师来座谈,探讨温州美术事业发展,特此委托我来联系美院温籍的老师。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展览和温州美术界的会议。家乡如有召唤,我依然乐做联系人。
文创“三个方向”发展
郑朝(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家乡的文创事业,可以在三个方向组成新时代的文创发展战略——人文主义思想观念方面:以人为本,加强文创产品针对人的个性化设计,以及与人的互动,提高消费者的真实感和体验感。继承传统方面:承载温州特有的文化属性和叙事性,体现文创品牌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底蕴。开创未来方面:使用的智能科技手段,扩宽产品形式,优化品牌推广传播路径,打造适应未来的多元模式。
挖掘温州深厚文化
郑闻卿(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温州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有待发掘,对温州而言,文旅不是引入什么,而是发掘,发掘自身的特色优势、地域文化,特别是对冷门和绝学方面的梳理、深度的研究、传承和发扬。职能部门要注重对艺术文化的普及教育,提高市民的艺术认知和修养,培育优质的享用艺术土壤。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多维度的规划统筹,合理规划和设计文旅产业中的物、环境和行为动线,以打造当地旅游目的地,创造游客逗留理由,促进消费,形成良性循环的业态模式。
参与家乡乡村艺术建设
吴嘉振(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后,老百姓对出游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特别是疫情过后人们更渴望走出户外。公共艺术之前在城市里已经常见,但是走进乡村还是近几年的事情。2000年从日本开始,之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慢慢兴起。我国的艺术乡建有10多年的时间,但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家乡温州如有这方面的想法,我一定来积极参与。
倡议温籍美术家回归
戴文莲(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副研究员、博士):
当前,中国美术学院温籍硕博研究生毕业生255位(其中博士23位),温籍教职员工60多位,覆盖了全院五大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这是温州在外从事艺术的一大群体,我们都有深厚的家乡情怀。我们都在期待温州美术馆早日建成,办一些大型专业的展览。我们可以学习浦江艺术节模式(与中国美协战略合作),办国家级展览、举办当代名家系列展览;规划展出老中青艺术家及硕博研究生的艺术作品,形式、画种可以多样,如国画、油画、版面、雕塑、手工艺、当代艺术等。
来源:温州晚报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