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没有收入保障学徒难留 温州瓯绣仅剩老一辈在坚守

温州都市报 1137
省级非遗传承人林媞。

林媞作品 《观音坐思图》。

  温州网讯 现在在瓯绣研究所里,与所长林媞一起的11位瓯绣艺人,基本都是四十年前瓯绣厂的“绣娘”。那时候,她们也就十七八岁,正值青春年少花样年华。而如今,她们是或买断或退休的自由人,因割舍不下而聚在一起,坚守着濒临失传的瓯绣技艺。大家都希望借此平台,能够振兴瓯绣,再续辉煌。

  瓯绣厂曾是温州主要的创汇单位

  林媞出身于瓯绣世家,母亲是刺绣高手。林媞的童年是在妈妈工作的瓯绣厂里度过的。小时候,她经常在绣桌旁跑来跑去,累了就躺在花棚下看绣女们穿针引线。

  1974年,16岁的林媞进入瓯绣厂学艺,祖师是著名画家林玉笙。年纪轻轻的林媞极具天赋,先后跟随张仲纲和张国民老师学习刺绣技艺和刺绣设计。

  要全面掌握瓯绣手艺,一般人需要三四年,林媞下苦功学了四年后出师。半年过后,她进入精品绣组工作,当时她参与的一幅作品《十二金钗》,在香港展览时反响很好,卖出了30万美元的高价。

  那时,瓯绣厂有300多名员工,主要接国外的订单,是当时温州主要的创汇单位之一,效益非常好。林媞月收入有二三百元,这在平均月工资只有三十来元的年代,算得上是高薪。

  上世纪80年代末,温州的瓯绣业开始衰退,瓯绣厂效益降低,大幅裁员。厂里的精品创作小组解散了,林媞被调到普通车间。1991年,林媞离开瓯绣厂,调到温州市第一制药厂任车间统计。此后十年,林媞在家里接单,为熟客“私人订制”,从未放弃瓯绣。

  2001年,为了挽救瓯绣这一濒危的艺种,在温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张国民(瓯绣艺术研究所前所长)在谯楼成立了“温州市瓯绣艺术研究所”,林媞应邀回归,继续她的瓯绣创作之路。如今,她接班成为“瓯绣研究所”现任所长。

  一次偶然邂逅成就一段师徒缘

  2008年五月的一天,张铭赛和男友在市区漫无目的地逛街,来到位于鼓楼街的谯楼下。男友突然心血来潮,带着张铭赛上了谯楼。

  当时,张铭赛走进去,看到几位刺绣艺人正飞针走线,花鸟景色跃然布上。“这是什么刺绣?”“这是我们的瓯绣。”一下子,张铭赛就被吸引住了,整整一下午都没有离开。第二天,张铭赛又去了谯楼,直接问老师,收不收徒弟,她想学。老师让她先交一个月的午餐费,就算入学了。此后三个月,张铭赛风雨无阻前往谯楼的瓯绣研究所,潜心学习瓯绣技艺。

  张铭赛祖上三代都是米塑艺人,父亲张崇南是永强一带有名的米塑师傅。也许是家传基因,让张铭赛从小就对手工艺着迷,后来考上了温州大学(原温师院)美术专业,希望毕业后能从事和艺术相关的行业,直到遇见“瓯绣”。

  在学习瓯绣的三个月里,张铭赛的灵气和悟性,深得老师林媞的喜欢。有美术专业基础,上手又特别快,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先后绣制了《一枝玫》、《同林鸟》。这两幅瓯绣“处女作”,后来成为她最珍贵的嫁妆。再后来,张铭赛因怀孕安胎坐月子,暂别了瓯绣。

  2013年的6月8日,迎来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仪式在温州市“非遗”馆里隆重举行,111位年轻人现场拜师,成为57位“非遗”大师的嫡传弟子。张铭赛也正式成为瓯绣“省级大师”林媞门下徒弟,并收到“传承证书”。

  没有稳定收入,留不住学徒

  张铭赛虽然拜了师,但并没能如愿成为“瓯绣研究所”的一员。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她最后选择了离开。“瓯绣很难学,学个三五年也难达到老师的水平。而现在,只有大师级的作品才好卖,学徒的作品卖不出好价钱,在所里工作,我没办法养活自己,更何况没有任何保障。所以,瓯绣不能当份工作,只能当成兴趣爱好。”张铭赛这样解释离开的原因。

  对此,林媞也感到很遗憾。她曾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是不是给学徒们一份生活补贴,哪怕只有几百块?是不是可以给学徒们买个保险,哪怕是“企业式”的,这样一来,学徒们来学艺也算是来“上班”。但是,截至到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拿出相关的扶持措施。

  “我总不能将自己的作品卖掉,来给她们发工资啊?我们这几个都是从瓯绣厂退休的,领份微薄的退休金,因为舍不得瓯绣的技艺,所以聚在一个平台上再绣几年。”林媞的无奈之情溢言于表。

  林媞说,近十来,陆陆续续有上百名学生上门学艺,但短则二三个月长则一年,最后都走了。目前,“瓯绣研究所”里九位瓯绣大师(省级5人)只剩下三名学生。

  瓯绣从业人员几乎都是老一辈

  如今,全市瓯绣从业人员仅三四十人,除了瓯绣研究所12人之外,瑞安陶山有绣工20来个,也都是老一辈了,年轻的学徒几乎没有。市区,除了瓯绣研究所之外,在五马街、飞霞南路、车站大道等处都开有瓯绣制品店,大都是以前瓯绣厂的退休员工或行政人员开的。室内装饰、企业礼品、收藏界的生意还是有一些的。

  相对瓯绣市场的衰退,“四大名绣”中的苏绣,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注重接轨市场,现在苏绣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0万绣娘、10亿元年产值、在全国拥有300多家经销店的庞大产业,形成一条创作、绣制、营销细化分工的产业链。

  “没有人才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林媞表示,培养人才在当下必须先行。

  身为瓯绣研究所所长的林媞表达了三个心愿:一是推出人才培养机制,瓯绣需要大师级人才、创意设计人才和熟练技工;二是建立教育机制,开设瓯绣艺术班,让年轻一代接受培训和教育,通过学校普及瓯绣艺术;三是打造电子商务平台,让瓯绣通过网络打开销路走出温州。若能得偿所愿,振兴瓯绣,再续辉煌,终将指日可待。

  瓯绣

  瓯绣,又称画帘,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是温州的汉族传统艺术之一,产于瓯江地区。瓯绣有断针、滚针、乱针等20多种针法,绣品构图精巧、造型准确、画绣结合、针法严谨、生动灵活,是中国六大名绣之一,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