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左图)
现场讲座,小粉丝听得津津有味。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名家鉴宝活动。
文化项目策划闭门会。
温州网讯 这个周末哪里去?家门口的文博会是首选。这场一年一度、既高端时尚又亲民的温州文创盛会,昨天全面开启周末模式,迎接广大市民。十余场涵盖文学、时尚、文创、音乐、文物、产业等各个门类的主题活动全面开展,瓯窑风度沙龙、名家鉴宝进温州、作家讲座与签售、文化项目策划闭门会……让全年龄段、各界人士都能在文博会上Get到自己的兴奋点,让你有来无悔!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也来到文博会主会场巡馆视察,胡剑谨先后走访了洞头、文成、苍南、平阳、乐清等十余个展馆,与参展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其参展情况及行业状况并慰问了现场工作人员。
收藏名家鉴宝
“您这个香炉给专家鉴定过了吗?”“鉴定过,是‘昨天’的。”李先生无奈地调侃道。他告诉记者,这只香炉是在古玩市场上花了100块淘来的,曾有人出价1万元收购,他都没答应,今天经专家鉴定是一件仿古“新品”。
昨天,两场“名家鉴定进温州”活动于不同时段在文博会3号馆开展,市民纷纷携“宝”前来,场面火爆之余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明清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朱力,古陶瓷鉴定专家范冬青,玉器、明清家具等杂项鉴定专家王正书,中国书画修复、临摹复制和鉴定专家沈亚洲及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等专家轮流坐镇文博会现场,鉴定之外,还向市民传授了不少基础鉴赏常识。
市区高女士带来一条两片叶子状的吊坠来鉴定,她很奇怪买下这个吊坠时以为是双面造型,后来发现竟能从中间掰开两瓣,也想问问专家这是怎么回事。专家说:“这是老坑冰种,清代物件,是当时大家闺秀缝在衣服上作装饰的,都是单面片的,你这里是两片。质地很好,你好好收藏。”
一位耄耋之年、从容儒雅的老奶奶带来三件玉器,分别是一个印盒、一枚花片和一只手镯。专家看后连连称好:“这个印盒与花片尤其好,花片上的八宝纹饰与盘缠纹雕工非常细致,是乾隆年间的物件。”有人问:“您带来的都是真宝物,一定很高兴吧?”老奶奶回答说,这是祖上传下的,她知道一定都是真品。这次来是想知道这几件玉器的年代,想知道约是哪一代先人留下的。
我市民间藏品丰厚,据悉,活动前,已有上百件藏品预约报名待鉴。记者了解到,在昨日活动中鉴定的藏品涉及瓷器、字画、杂件等多个类别,虽然现代仿古工艺品数量不少,但还是有不少明清玉器,也出现了一些清康熙年间外销瓷器等精品。
专家提醒说,近年来各地古玩交易市场红火,但由于古玩艺术品本身存在鉴定难度,交易市场“水很深”,鱼目混珠现象比比皆是,市民“淘宝”时,最好能与有相关收藏知识基础的人士同行。
据悉,此次活动中的专家团还将于3月28日上午9点半,在市图举行免费收藏讲座,内容涉及艺术鉴赏、收藏投资、玉器翡翠、书画、瓷器的鉴定等。
知名作家讲座
十里春风不如一缕书香。
在昨天上午,文博会7号馆迎来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沈石溪醉心动物文学,已出版作品六百多万字,代表作“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已成为持续数年的畅销品牌。十点不到,能容纳百人的坐席区早已座无虚席,展区被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大小粉丝热情非凡。后续的签售会更是排出一条蜿蜒到7号馆门口的长队。
在本次温州站的悦享会上,沈石溪与大小粉丝分享他的西双版纳插队生活、动物小说创作感悟以及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文学创作就像鸟儿,一翅是生活的积累,一翅是艺术的想象力。两翅膀振动而飞,才能飞得高远。”一边听着沈石溪分享,王子沐一边记下。作为鹿城区网络小作家的一员,这番创作体会想必对她很有用处。
在现场提问环节,各位小粉丝的手更是举起就没有放下过:沈老师您养过大黑狗吗?沈老师您写《狼王梦》的灵感是什么?沈老师您的作品是一口气写完,还是像我们写作文一样断断续续地写?
来自建设小学五马校区的温州日报小记者张翀霖运气不错,成功抢到一个提问名额,问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沈老师写的动物小说悲剧多,喜剧少?”对此,沈石溪表示首先自己偏爱更具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二是野生动物目前的生存残酷境遇,文学在此之上的反馈是他想要表达的。
沈石溪还分别给温州日报小记者和鹿城区网络小作家留下寄语,“祝温州日报小记者快乐成长”“祝鹿城区网络小作家妙笔生花”。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温籍作家现场签售见面会上,旅居加拿大的著名华人女作家张翎,散文家、地域文化研究者周吉敏都带来了各自的作品。在现场排队等待张翎签名的队伍中,除了领衔2017年3月新浪好书榜的长篇小说《流年物语》几乎人手一册,《余震》《阵痛》《恋曲三重奏》等作品也相当畅销。
文化名家把脉
昨天上午,温州文博会重要活动之一——文化项目策划闭门会专场之温州矾矿遗产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文创项目座谈交流会召开。国内文创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矾矿申遗发展把脉支招。
温州矾矿位于苍南县矾山镇境内,明矾石矿产丰富,已探明的明矾石储量2.4亿吨,占全国的80%、世界的60%,素有“世界矾都”之称。炼矾历史悠久,明矾石开采和炼制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为地方留下五大类、100多处矿业遗址。同时,矾山作为矿山集镇,留有产业工人世代聚居与繁衍生息所形成的很多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阙维民曾指出,“矾山矿区工业遗产的唯一性、特色性均符合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要求。”
会上,专家们表示矾都的价值不可估量。浙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名誉会长胡坚认为,温州矾矿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与当前很多“无中生有”的文创项目不同,它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有足够的底气,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矾都自信”,要站在世界矾都的高地上去做规划,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特别是在保护开发与利用上,一定要本着对矾都的虔诚与敬畏,不可一味地将历史清零。另外,在整体规划上要突出重点,要在助力矾都申遗的前提条件下发展文创项目,不能要求面面俱全,有舍才有得。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杰表示,工业文化遗产的珍贵不仅仅在于技术、设备与建筑,更在于人的精神,要体现出矾都与生命的关系。
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秘书长李佳则提出分区开发的思路,并建议项目组积极对接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等资源。
此外,专家们还提议,要做好矾都工人的口述史,拍摄他们的脸谱像,用全球通用的语境来讲好矾都故事。另外,还要富有创意性地去开发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活动,如让游客“当一天矿工”,举行“矿山音乐节”,“在矿洞里看电影”等。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表示,专家们的智慧碰撞将矾矿转型这一难题变成可解之题。下一步,将把意见建议转达给我市主要领导以推进项目的进一步建设开发。通过此次闭门会的成功实践,我市将延续“请专家来挖故事,由一流设计人员来讲好故事,再通过系统的操作与实施去卖故事”的模式,使其成为文化项目推进工作中的常态。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程潇潇 王民悦 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