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雁荡,如何从“山水诗路” 走出文化带发展之路

LECMS 552

2016年深秋,筋竹涧里的小瀑布。

中雁蓝田湾岚山植染里的植染体验。

中国雁荡山诗词大会灵峰夜读现场。 赵用 摄

夕阳西下,江心屿西塔下澄鲜阁及谢公亭一带。

从雁湖岗顶俯瞰莲花诸峰。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翁卿仑摄

温州网讯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1600多年前,雁荡山大龙湫附近一条溪峡边上,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谢灵运,对着绮丽山水这样感叹。

近日,新闻记者“瓯江山水诗路”采风调研组也来到雁荡,循着这位古代著名“驴友”的足迹,行走在山水间,一路“偶遇”王十朋、汤显祖、徐霞客、沈括……从北雁到南雁,山水与诗文渊源之深,令人感叹。若说心怀诗与远方的人都该来一次,也并非虚言。

踏着诗路览胜,探讨当下课题:

前有古人,留下诗路瑰宝;后需来者,从诗路中开掘出更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古为今用,更得“寰中绝胜”与“山水诗路”交相辉映?

答案正在书写。“瓯江山水诗路”作为全省“大花园建设”决策部署重点打造的“四条诗路”之一,承载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足“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精彩开局,把“高水平打造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摆上日程,列入“为温州打造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奠定扎实基础”的新课题。市委宣传部、市记协组织8路新闻记者采风组,分赴各地挖掘文化遗存,推动诗路珍珠重焕光彩、串珠成链,助力文旅融合、产业振兴、富民惠民,试为“重要窗口”添上一道独特的温州风景。

今后,如若谢公再登雁荡,看到诗路文化得到活态传承、发扬提升,又将如何兴叹?

重走古道,于诗路拾遗——

雁荡,有打造文化带的富矿

攀登,看见群山与秀水,也看见嵌入山水之间的文化。

这就是雁荡,唐初始得其名。如今,“雁荡”二字主要指位于乐清的北雁、中雁,和位于平阳的南雁。

北雁荡的野趣之美,须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与热爱才有资格见识。约莫1600多年前,北雁还叫芙蓉山,状若原始森林,当时的永嘉郡守谢灵运下乡来此,留下诗篇《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萍萍泛沉深,菰莆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日前,记者经当地村民指引重走谢公走过的“诗路”。这条靠山临溪的栈道,正是记者在筋竹涧(古称斤竹涧)采风的视角。一路上,奇石峭壁不时降临眼前。忽有野鸭“啪啪”振翅,从头顶树丛中箭也似的射出。远处,有僧人慢慢走过,身后跟着毛色土黄的狗。现代“只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也就是这样吧。

“人工雕琢痕迹不多,可能与谢公当年所见相近。”温州市谢灵运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南航说,与筋竹涧一样,跟谢灵运有关的,是谢公岭,它是一条古道,王十朋在成为南宋名臣之前,曾多次途经此路赴京都读书赶考,留下多首诗歌行吟。谢灵运留下的诗路遗存,对王十朋不失为一种精神鼓舞。

再后来,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辞官回乡时途经雁荡,在《雁山迷路》中写道:“借问采茶女,烟霞路几重?屏山遮不断,前面剪刀峰。”句句古诗,道出雁荡群山之美,也道出文人命运背后,历史的波涛。

由“寰中绝胜”北雁,到山水兼胜的中雁,诗路不断——

中雁,因大唐宗室后裔李少和避世静修而开辟,以隐于田园、远离尘嚣的恬淡之美,吸引着向往“诗和远方”的人。

深秋,记者行行而至,踩着历代诗人的深浅脚印,曲折上山,枝头草丛间不时传来诗的声音。那是谢灵运来到白石巡视农田水利的有感而发:“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那是温州刺史张又新追怀旧事,抒发的良吏养民之情:“欲追谢守行田意,千古同忧是长人。”那是王十朋登山游玩的赋韵:“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

在山水交汇处,诗歌回响的声音不绝于耳。

中雁山脚下,七旬老先生赵章盛博采旁搜,历时8年汇编《中雁荡山古今诗词选》。翻阅书中跨越1600多年、从南朝宋至近现代的四百余首诗作,不禁令人惊叹:星光灿烂,珠玑满斛,家山有幸。

“既能添色家山,又能介绍中雁。”这位土生土长的乐清白石人是诗词爱好者,虽遍访名山却独爱离他最近的这一座,且每每游之总不忘赋诗留念:“聘怀望远山河小,寄慨登临天地宽”……他为中雁写下的诗作多达70多首。他对记者自豪地说,中雁虽不比北雁闻名遐迩,但景物丰盛,“登巅远望,万里江潮尽收眼底;入谷寻幽,琮琤碧玉倾纳胸怀。每一山一水,一峰一石一洞,各具独特。”

跨越大半个温州,再到奇峰怪石的南雁吟诗——

南雁山脉逶迤百里,纵横四方。明王峰、吴垟山、画眉峰诸峰重峦叠巘,仪态万方,牵引着人们的攀登步伐。

“林间摘句书红叶,涧底烹泉带落花……”跟随南宋进士叶群的《南雁西洞》,拾级而上,两边是满坡的层林叠树,叶子因秋深而变红。南航心想:如果来了灵感,妙句飞来,不妨就写在红叶上,让它流下青山,淌过碧溪,演绎新的“红叶题诗”故事。

素来喜好寻山访水的平阳文化学者潘孝平,则对银屏峰后山麓峭壁上的题诗颇有好感:荡深秋雁泊,湫静老龙蟠……“这是元代一位自称邵子的人所作。他是何许人也?700多年来一直是个谜。”

如果说,摩崖诗给一座山平添了迷离的诗情,那么山顶上的银屏寨则使得整座山笼罩着肃杀的剑气。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初期时局动荡,官军于银屏峰下安营扎寨,在峰顶构筑营寨以戒严,并在山后兴建一座粮仓,以作补给。历经战火的煎熬,人事已凋零,清乾嘉年间,平阳名士刘眉锡寻访到此,迎风吟咏:“莎草依流水,烟霞冷碧山……”

而今,银屏峰上、峰下的营寨遗址还可辨,粮仓遗址尚存,它们勾连起600多年前那场刀光剑影的鏖战。

读山听水,这一场古今时空对话的采风调研,在千年诗路上推开道道历史的窗,探秘山水诗发祥地温州独特的富矿。

古为今用,为“珍珠”重光——

诗歌,因活态传承更具价值

2020年11月22日,斗柄指向偏北方,太阳黄经达240°,小雪。

筋竹涧附近,一家名为“能仁书院”的民宿刚刚修剪了三角梅的枝条,准备过冬。谢灵运、王十朋、徐霞客等文人骚客留下的文化遗存,被诗路上这间“有故事”的民宿化为“匣”中珍宝。女老板郑婕时常打开话匣子,为落脚的旅客送上一份别致的“文化特产”。

“有静有动,有人文底蕴,有自然风光,一切恰到好处。”相比著名景区“二灵一龙”(大龙湫、小龙湫、灵峰),筋竹涧更像是诗路上一颗遗落的珍珠,在郑婕心中,它应该成为现世中理想的世外桃源。她曾邀请一位做植物园的专家前来考察,希望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中找到一条价值开发与文化保护相得益彰的路子。

像这样,试图以活态传承为诗路擦亮“珍珠”的各界力量,不在少数。

2016年,市谢灵运研究会和市旅游局、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联合在筋竹涧古道口立起一块石碑,一面刻着“山水诗发祥地之旅”,另一面刻着“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和《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全诗。“本来想做个大一点、更醒目点的牌子,让人行至此地一看便知,这就是谢灵运走过的路,这是一条有文化价值、有开发价值的‘诗路’。”南航说。

同年11月,“中国诗歌网雁荡山创作基地”也在当地落成。几乎同步,一本由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筋竹涧——燕尾瀑——能仁寺——飞泉寺景观带开发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讨论稿》出炉,试图通过擦亮这颗“珍珠”为雁荡景区发展增加新的增长点。

接下来一年,雁荡山灵峰景区以一场“雁山夜读”活动迎来了多位大咖:著名朗诵艺术家张筠英,朗诵家非也,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梁艳,中国先锋诗歌代表诗人梁晓明……他们应邀来到夫妻峰下朗诵历代名篇佳作。夫妻峰下,一盏盏红灯笼亮起来,近百名游客手举着“囊萤灯”组成了一片浪漫的星海;人群齐声朗诵一首首雁荡诗篇名句,洋洋盈耳,回声不绝。“这是智慧与诗心的传承,是景区山水与诗歌意象的完美遇见。”《诗意中国》总导演张宏高度评价,称这场活动是用全新的视角和高度挖掘传统景区的诗意情怀,让“诗歌与远方”再一次回归眼前。

“近年来,雁荡山通过打造夜游经济、举办大型活动、打造休闲娱乐基地,并着手整理文化名人诗歌等多种方式,不断挖掘山水文化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市雁荡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对属地部门为擦亮诗路“珍珠”发挥的作用,中雁隐于流世民宿的主人徐蓉很有共鸣。他告诉记者,今年的入住率比去年更高,8月更是有26天满房,比去年同比翻了一番,这与中雁景区的提升建设分不开。特别是去年以来,乐清倾力打造“十里湖山·诗韵中雁”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生态旅游、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今年,又提升了西漈景区,配套完善了玉禾庄园田园综合体。西漈村钟前水库环湖巡防步道项目下马岭段、平田98亩花山花海项目打造及下马岭立面改造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其中,花海项目正位于隐于流世的屋前。明年春天,民宿将被鲜花环绕。

在南雁,情况同样如此。相传谢公所及的前仓古镇,历代名流雅士所遗诗赋、游记难以数计。如今,历史留给今人的这笔文化财产,正化为景区经济,带动一方强村富民。

“雁荡风景非常好,人文富矿不少,值得好好打造。”诚如乐清文广旅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慧此言,近年来,从政府部门的谋划打造,到民间能人的自发行为,各界点点滴滴的努力如同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冲洗“珍珠”上时光泥沙的大江大河。

问计发展,促串珠成链——

诗路,靠联动之力拉宽“画幅”

经过千年历史的包浆浸润,经过厚重文化的摩挲打磨,今天,雁山瓯水间一颗颗诗路遗珠正在被重拾、重光。

而如何发掘更多珍珠?如何擦得更亮?如何把它们串成美丽的诗路文化带,更大限度地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中转化出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瓯江山水诗路的传承与发展,总是承载着更高的民间期待。

乐清雁荡镇能仁村村民林义春,曾想挨着筋竹涧打造“灵运草堂”、参与村旅经济开发。如今,他最大的期待是解决“行路难”。去年的“利奇马”和今年的“黑格比”两场台风后,谢灵运走过的诗路古道一带遭受严重破坏,别说普通游客了,就算资深“驴友”来户外徒步,都有点费劲,甚至危险。

郑婕的期待在水。尚未通上自来水的日子,靠从山上接水、山下运水应对,遇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更是苦不堪言。“谁来管一管呢?”在她看来,无论是擦亮筋竹涧景区这一颗“珍珠”,还是与附近的成熟景区形成诗路文化带连片发展,“水”这件民生小事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雁荡景区附近开了多年青年旅馆的苏羊,她最大期待是提升宣传水平。“举个例子,导游的讲解内容可以改一改了,既然雁荡有那么多山水诗的文化宝藏,何不借此改版讲解词、培训讲解员,让景区宣传更适合现在的人对文化的需求和口味?”

从基层治理,到基础设施建管用;从单个景区的改造提升,到连片景区的资源统筹规划……民间期待种种,来于泥土,因而实在。

然而,要在诗的沃土,种出文旅相融的庄稼,还有一段长路要走。走好这段路,要靠各方齐心联动、一以贯之的推动。

“眼下,景区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景点开发层次低、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乐清旅体中心市场经营科负责人吴建秀的思考是,除了做好景区的提质升级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还要增加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将地方民族土特产、工艺美术品、文学艺术作品、文艺表演项目等转化为旅游产品,延伸文旅产业的价值链。

让诗路不仅兴盛在纸笔间,更兴旺在实景中。市文广旅局文物处处长胡念望,曾参与谋划编写瓯江山水诗路规划,他认为,山水诗不局限于吟诵、朗读,诗可吃,可住,可演绎,可触摸,可品味,亦可带走。

胡念望以打造诗文化主题餐厅为例,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国学大师南怀瑾赠送给温籍学者马星野一罐温州鱼生,当马老想品尝时,不觉老泪纵横,脱口而出一首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小小温州鱼生,带着雁荡山与瓯海泥土气息的家乡风味,勾起游子思亲的泪水。“在品味佳肴的时,也让耳朵品尝文化故事、名人轶事。”胡念望惋惜道,虽然雁荡山周边有如此多餐馆,但让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未出现,“如果菜背后有故事,就会让人觉得厚重有味,如杭州的东坡肉、广东的佛跳墙。”在他看来,雁荡诗路的打造,可重点突出北雁、中雁、南雁诗人雅集的盛况与成果,做好挖掘整理、系统梳理、主题提炼、业态植入、设施配套、环境营造等方面文章,同时打造一批诗主题的客栈、餐馆、菜品、剧目、村落、景观、节庆等等,讲好诗歌故事。

让诗歌激活山水,知名作家、诗人黄亚洲也很有想法。他曾五次来到雁荡,留下许多优美诗篇。“我给雁荡的定位是两条唐诗路的会师处,中国山水游的打卡点。”黄亚洲说,雁荡这一节点很重要,既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南翼,又是浙南山水诗路的北端,这个节点应该成为中国旅游重镇。至于雁荡的进一步发展,他觉得还是要扭住“诗画雁荡”这四个字不放。画,是指空间美感,指自然美,要大力宣传并提升具有美学、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包括拓展新的旅游空间;诗,指人文价值,要注重景区人文精神的开掘,包括注重家庭、纯真爱情、家国情怀等等元素。

“希望能有更多的文学创作活动,比如在夫妻峰下,策划雁荡山爱情诗国际大赛等等。这类文化活动是文旅融合的一种生动形式,能让旅游点焕发出不一样的人文色彩”。对于如何实现北雁、中雁、南雁的联动,黄亚洲用“拉宽画幅”来形容,“不仅仅是景区面积的拓宽,更要形成文化活动的联动,建成文化团体的联盟,在人文精神的宣传上拧成一股绳,不断有形式上的创新。”

雁荡,荡起诗的想象,山水和诗歌的美好遇见,必定为诗路文化带发展提供深邃内涵。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姜巽林王民悦翁卿仑

标签: #温网 #新闻 #体育 #娱乐 #交友 #旅游 #文化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