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洋状元”项骧诗文首次结集出版 有这些新发现

LECMS 6607

  温州网讯日前,由瑞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组织编撰的《项骧集》一书,作为瑞安文史资料第五十一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项骧(1879-1944),字伟臣,号微尘,瑞安人。少年时曾就读上海南洋公学,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归国时,适值清廷废科举,举行留学毕业生统考,名列一等第一名,得“洋状元”之称誉,授职编修。民国初年,他曾三度受聘任财政部次长,受到各界赞誉。抗战期间,他在瑞安参加抗敌后援会。1944年11月4日逝世于家乡瑞安。项骧学识渊博,善于诗文,现存遗著有《浴日楼诗选》。

  此次出版的《项骧集》由项骧诗文集、项骧译著及附录三部分组成,全书29万字,以简体字排印。该书出版后,中国文史出版社国际版微博刊发项骧生平事迹并推介此书,收获了包括文史界在内社会各界的大量关注与点赞。近日记者采访了《项骧集》的相关编者,了解该书成书过程。

  为推进早期现代化做事,是功德,应当记录并加以宣传,让后人知道

  记者:项淞先生您好,祝贺《项骧集》出版!2019年12月就曾出版《瑞安项氏与早期现代化》一书,瑞安项氏后人包括您在内均有出力;此次又出版了《项骧集》,您是编者之一。近年来的整理编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是否存在某种契机?

  项淞:这项工作的开展,要追溯到2016年6月26日在瑞安华侨饭店召开的“近代瑞安南堤项氏推进现代化业绩座谈会”。那是一次民间的非官方的聚会,与会者有温州、瑞安的文史学者以及来自澳洲、台湾、天津、上海等地共50多位学者与项氏后人。这次聚会使我与多位家人恢复了联系,使得原先失散不识的乡亲重新相认,大家从五湖四海赶来赴会。会议上,大家通过讨论,特别是洪振宁等几位先生的发言,了解了前辈为瑞安家乡所做功德的更多事迹,比如办学校、办实业等,为近代史上的现代化建设、为家乡人民做了这么多好事,可是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都不了解、不知道,让我们觉得惭愧,大家希望能记录下来,宣传开来,让后人知道,并愿意为此出力。

  记者:文史资料整理出版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谈谈两书的成书过程,哪些人曾为此出力?

  项淞:会后我们便开始着手项氏资料搜集工作,工作中被先祖的著作所震撼,下决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收集和整理尚存的资料,把它们保存下来。我的单位在上海,但我长驻温州,此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去温州图书馆、博物馆或去瑞安图书馆、档案馆等查阅资料,回上海就去上海图书馆查,去交大校史馆、徐家汇藏书馆等处查阅资料,有不少的新发现,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项骧故居坐落在瑞安城关,是项骧从财政部退职后于1925年建筑,具有洋式风格,中西合璧,至今保存完好,但目前仅列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报省级文保单位需要更为具体详明的材料。这成为出版《项骧集》的契机。对整理项骧诗文,撰写近代史上的事迹,瑞安各界积极支持,特别重视,并要求抓紧开展工作。

  于是,洪振宁、吴树乔和我一起努力,先编写了《瑞安项氏与早期现代化》一书,又编辑了《项骧集》一册。原稿是繁体字,手稿许多字难以辨认,电脑录入时,很费时也费事。在这多年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我们得到了许多温州文史界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得到上海学者的指导,还有我们项氏宗亲,帮我们一起一次又一次地到实地考察,核对碑刻,这对顺利完成这两本书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这些新发现的取得,将为项骧和近代温州人的研究带来新的进展

  记者:洪振宁先生您好!能否介绍下《项骧集》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何新的发现?  

  洪振宁:《项骧集》当为“项骧诗文集”,因其中又收入项骧的译著及附编,故名为“项骧集”。内容一是《浴日楼诗选》,诗有增补;二是《项微尘文存》,附收项骧译著《英德学制比较》,又辑录楹联等。附录部分,辑有部分史料,然后是新修改成的《项骧年谱》。

  项骧存世的诗文,一是诗。项骧生前编印了自己的诗集,为《浴日楼诗选》,有铅印本与油印本两种本子,温州市图书馆都有收藏,上海项守南家里也存有油印本。校读后,发现油印本错字更少,原经人校读过,如有错字已得以改正。因此,《项骧集》的编辑是根据油印本整理录入的。顺带说一下,《浴日楼诗选》印行的时间,馆藏登记一般根据序言记为1936年,实际上诗集中收入1939年和1940年的诗作,油印本、钤印本均应在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之间。

  二是文,这次是从各处辑获,计得27篇。有七八篇是直接从上海项守南家里的项骧手稿录入的,又从民国文献中找出七八篇。特别是从上海图书馆的盛宣怀档案中获得《中国责任内阁假定之组织法》和项骧给盛宣怀的信件,而项骧的译著《英德学制比较》是从天津图书馆获得的。这些新发现的取得,将为项骧和近代温州人的研究带来新的进展。

  《项骧集》出版后,又发现项骧翻译的《英德学制比较》,是武昌翻译学塾于1903年秋在上海印行,系湖北官方出版物,曾经与“武昌洋务译书局丛书”其他的九册一起,以盒精装,于1904年参加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精装书连同书盒,1906年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善本书库所收藏,列入所藏中国参展书书名目录。此事可从居蜜(国民党元老居正孙女,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学术研究主任、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主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中国参展图录》书中,看到多张插图与文字记载。当时在上海震旦学院的项骧,之所以翻译出版《英德学制比较》,其大背景是因为1902年清廷拟实行学制改革,需要借鉴参考欧美学制。1904年初,清廷颁布张之洞等人起草的《奏定学堂章程》,并将武昌翻译学塾提升为武昌洋务译书局,当时译书局的翻译四人,有两人是瑞安人,即孙延第、许璇。

  记者:新的发现是怎么得来的,又将给研究带来哪些新的进展?

  洪振宁:《项骧集》的编辑,是建立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其中许多新发现的取得,有赖于项淞多次到上海图书馆付费影印资料,还要感谢在台湾的项洁教授,他特地寄来新发现的史料——黄菊裳撰《瑞安项微尘先生传略》油印稿影印件。黄菊裳也是瑞安人,是项骧同时代人,又是亲家,与项骧往来较为密切,是项骧追悼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该油印稿估计是在1945年开追悼会时用的,对项骧生平的叙述记载较为详细。

  而从项淞在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中发现的史料,可以看到清末的项骧在干什么。比如,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项骧,即以其所学之长,投身清末的宪政改革。当时的改革者认为责任内阁是宪政的根本、政治的焦点,各种政治势力无不注目于此。项骧对此进行研究,对清末内阁的设置提出建设性意见。清廷宣布提前召开国会,并先行组织责任内阁。内阁如何建立?项骧撰写了《中国责任内阁假定之组织法》,共七章节,借鉴分析英、法、德、美各国现行内阁的设置,提出中国责任内阁设置具体的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大多被采纳,宪政馆起草内阁官制,即以此为蓝本。1911年2月11日《申报》的报道说:“闻宪政馆所草定之内阁官制即以之为蓝本”,另一篇报道说“新内阁设副大臣之议,发自项骧。”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程潇潇 实习生詹杨微

标签: #温网 #新闻 #体育 #娱乐 #交友 #旅游 #文化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