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鸟类保护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自然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温州的自然环境好不好,鸟儿或许比人类的感受更直观。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温州市沿海重要候鸟迁徙通道鸟类资源本底调查部署会,研究部署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据悉,由于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温州是全国及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途经的候鸟达数十万之多。目前,我市共有9个通道列入中国重要候鸟迁徙通道目录,包括温州湾、乐清湾、鳌江—飞云江沿岸、鳌江口等地。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监测到的野生鸟类有500余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3%。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6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3种。
据了解,为了突出系统管林,我市已于2022年启动了温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完成《温州市本级常见陆生脊椎动物图集》《温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等。同时,开展中华秋沙鸭、卷羽鹈鹕种群数量监测,实施毛冠鹿等9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行动,组织“湿地观鸟”科普活动,多举措推进包括鸟类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2021-2035年)》、浙南沿海国家级重点保护水鸟种群调查与监测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决定立即着手启动历史资料的梳理工作,并尽快开展夏候鸟的调查工作,在乐清湾探索鸟类智能监测试点系统建设。同时,结合“2023年清风行动”,在市县联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推动珍稀濒危动植物、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的栖息生境保护和修复。
据悉,我市将加快提升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统修复力度,构建生物多样性基础,共同营造好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以“五水共治”和“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打造中国最北的万亩红树林湿地,使其成为温州湿地的重要名片。据统计,目前全市红树林面积已达400多公顷,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75%。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摸清生态家底做好“鸟类普查”
全市部署开展重要候鸟迁徙通道鸟类资源本底调查
记者黄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