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十位八旬温师校友共谱快乐打油诗 三年群聊接龙汇集成《网信醉语》

管理员 5688

  温州网讯近日,我市有10位八旬老人共同出了一本书。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聚一堂,唱起了“晨曲”,让深沉的记忆,美好的回忆,幸福的晚年,汇聚成了一首首快乐的接龙打油诗,并汇编成《网信醉语——晨曲打油诗接龙选》一书。

  十位八旬温师校友共谱“晨曲”

  据了解,出书的10位老人是校友。戚显进(笔名:溪樵)、冯强生(笔名:冯宇)、谢永林(笔名:言身)、诸声潮(笔名:声潮)、程纯棣(笔名:常乐)、胡铁铮(笔名:三雁)、杨以付(笔名:怡福)、梅觉民(笔名:二度梅)、詹应考(笔名:应考)、马必胜等十位八旬老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他们或在学校当老师或是机关公职人员。退休后,他们有的生活在温州,有的在杭州,有的在荷兰,有的在西班牙……虽没有经常聚在一起,但组建了名为“晨曲”的微信群,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身在西班牙的戚显进回忆道:“温师并入温大,我们成立了温大温师校友会,离校几十年的校友有了更多的联系,幸在大家跟上了网络时代,组织了微信群,经常群聊。后来,有相同兴趣的校友组建一个名为‘晨曲’微信群,并邀我进入。这个群一共10个人,有书画家、作家、诗人等,群里的聊天形式基本是诗词或对联,你一句、我一句的接龙。我不懂诗词格律,随感而发,大家很宽容,觉得聊天无须较真,轻松一点。”

  据悉,自2018年以来,十位八旬老人利用微信平台,平时闲趣聊天,晨曲打油诗接龙不受格律诗束缚,倡导不拘平仄,力求押韵,重在意趣,言之有物。一人出句,应声不绝,妙语连珠,张口就来,即刻而成,风趣幽默,偶亦切中时弊,呈现出博采众长,独树一帜的特点。晨曲打油诗接龙在五言句、七言句打油诗的基础上,增加了三言句、四言句、六言句的接龙诗,引领群友进入诗歌的殿堂,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也调节群友的思想情绪。

  就这样,一本汇聚了大家在群里3年多的打油诗接龙的合集由此而生,取名为《网信醉语》。这是一本体现现代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产物,探索一种新韵体诗歌,是对传统意义上幽默诙谐有趣的“打油诗”的继承与发展。

  “晨曲”搜集,大家分工合作编辑出书

  围绕一个话题打油诗接龙,前一位群友发一首诗,后一位马上就接。最多的一条打油诗接龙达百来首诗,能如此快速地围绕一个话题接龙,那是不容易的。戚显进开玩笑说:“退休后清闲,就将这些珍贵的语录整理记录,并编辑成册感觉非常有意义。我着手编辑此书,也让自己多动动脑,对于延缓老年痴呆有所帮助。退休金有余,用于该合集的印刷费很有意义。”

  记者见到《网信醉语》的冯强生先生时,他思维敏捷,精神面貌一点也不像老龄老人。他说,他们十位成员都是温师校友,大家都喜欢诗词,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平时在群里闲聊起劲时,写个打油诗助兴;大家都觉得做打油诗可以让老年人多动脑,有助预防老年痴呆。从2018年至今,他们从未间断过,这期间不少人换了手机,之前接龙的打油诗没保存留档,没想到远在西班牙的戚显进先生,将大家这么多年来的打油诗都保存了,实属不易,当他提议出一本合集,大家兴致都很高,于是就开始分工合作——编辑戚显进,特邀编辑谢永林,插图胡铁铮、冯强生,摄影梅觉民、封面设计戚显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书籍出版了。

  打油诗接龙,预防老年痴呆

  生活在杭州的胡铁铮说,打油诗接龙好啊,让老年人多动脑,防止老年痴呆,特别好。不仅在这个“晨曲群”里打油诗接龙,他还在温师634班同学会相聚永嘉的时候,在微信群里玩起了别开生面的打油诗接龙,让更多的同龄人参与其中并受益,同时也给同学会营造了欢快的氛围。

  此外,今年85岁的诸声潮,接起电话那一刻,记者以为电话打错了,他中气十足,性格开朗,一点都不像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起打油诗接龙,他连连道好,这让我们老年人常常动脑,有益身体。打油诗接龙他们仍在继续,已经准备出第二本书了。

  打油诗内容源于生活,以幽默、风趣、滑稽、戏谑和嘲讽的手法,表达老人们的某一时期的生活情感,有其独有的魅力。打油诗接龙既凸显了老年人的年轻和活力,又有老年人的沉着,不仅能开发老年人的脑力,预防老年痴呆,而且丰富了老年人精神生活。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十位八旬温师校友共谱快乐打油诗三年群聊接龙汇集成《网信醉语》

  记者林摄尔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